黎元洪虽然不是革命党人,但和革命党的一些重要人物,有特殊关系。比如,共进会会长孙武,曾是湖北武备学堂的学生,与黎元洪有师生情谊。
文学社社长蒋翊武服役四十一标,是黎元洪的部属。而他们二人,和黎元洪个人关系也不错,对黎元洪也比较了解。
新军中很多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成员,也都是二十一协黎元洪的属下,平日里很钦佩黎元洪的为人。
为了统一思想,确定都督的人选。一九一一年四月,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洪山宝通寺后边的宝塔中,专门开了一次联席会议。
后来,人们称这次会议为“洪山宝塔会议。”
洪山宝塔被掩映在树影之中,平日里少有游人,很是隐秘。塔内的螺旋式阶梯可供一人躬身而上。参加会议的是新军各标、营、队的代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组织的骨干参加了会议。
在首义后很有名气的蒋济民身穿排长服装,在塔外巡视掩护。会议没有仪式,不准记录,没有签名,可以说什么痕迹都没留下,足见保密规格之高。
此会议只开了十分钟,参加会议的人就各自散去。
据此次会议的参加者万鸿喈,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一九一一年四月,蒋翊武托刘九穗来邀我到洪山宝通寺开会,据他说此会是各标、营、队有代表性的重要分子会议。我和刘走到长春观门口遇到蒋翊武,蒋小声告诉我说‘今日开会,是讨论推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之事。’我问‘黎非同志,何以推他为都督?’刘对蒋说‘早知万同志反对此事,开会时必有争辩,所以先为告之,我们可找一草地休息,详谈一下。’
“我们几人,找到一僻静之地,刘对我说‘革命党中间并非没有人材,蓝天蔚在三十二标的时候,大家即有意推蓝为都督,但他远在奉天,一时不能南来。最适合都督之选是吴禄贞,但他也在北方,我们已决定先派人去和他接洽,恐怕他也一时赶不到。至若现在军队里的一些同志,都是一些士兵正、副目,下级军官不多,中级军官更没有,不足以资号召。所以要把黎元洪拉出来,其利有三一、黎乃当前名将,用他可以慑服清廷,号召天下,增加革命军声威;二、黎乃鄂军将领,素得士心,可以号召部属附和革命;三、黎素爱护当兵文人,而这些文人都是革命党人,容易和他合作。所以,拉黎出来,革命必易成功。我们要的是推翻清政府,何惜给他一个都督名义,俟将来吴禄贞领兵南下,再推吴为正式都督,给黎一个其他合适位置,有何不可?’
“蒋翊武笑着对我说‘将来推你为大东门及通湘门司令时,你还得好好注意黎的行动呢。’
“我三人进到宝通寺开会时,蒋翊武发言,他说,今天的紧急会议,主要是商量都督人选问题,经文学社与共进会协商后,我们决定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不知大家意见如何。代表中有人问‘黎是否同志?’刘九穗站起来解释,把刚才在外边对万鸿喈讲的话又复述了一遍。代表们听了刘九穗的解释,轻轻拍手表示赞成。”
万鸿喈在回忆文章中还谈到了,事后,他还是有些想不通,向蒋翊武和刘九穗提出疑问“蒋同志既为文学社首领,文学社又人数众多,何不推为都督?”
蒋翊武答“在湖北举义,自以湖北人为领袖适宜。”
万鸿喈又说“既然如此,蔡国祯(即蔡济民)亦可为之。”
蒋翊武正色地对万言道“革命团体,前有日知会、共进会,以及群治学社等,孙武、刘公、季雨霖均可推为都督,革命党人不争权夺利,以免将来发生裂痕也。”
蒋翊武的这一番话,高深莫测。历史大变革时期,能人辈出,诸如蒋翊武这样的,被各个团体推举为首领的人们,其实,个个都很不简单。这些人不是靠资历,靠关系,或者靠些什么独有的资源,不是的。他们是群众运动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也就更加难得可贵。
武昌首义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孙武,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辛亥五月初一,在长清里九十一号的机关,招集干部同志潘善伯、邓玉麟、丁立中、彭楚藩、李春萱、谢石钦、梅宝机、牟鸿勋、高因群、钟雨庭、马驥云、钱芸生、徐万年、孟法臣,徐北宾、方兴等开会,湖南焦达峰、黎意达、杨晋康等亦赴会。会上,决定本年冬季起义,以保定秋操后举行。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此会决定也。”
时间推算,孙武说的这次会议,应当是宝塔会议的一个月之后。孙武手稿《武昌革命真像》记载,共进会在起义前十天,即十月一日上午十时,“各代表至德租界共和里十二号孙武病室会议”,重申“依五月决议案,请黎为都督”。
首义参加者胡祖舜也回忆说“余议首义之前,蒋翊武曾一度提议元洪为未来都督之人选问题,众议虽无任何决定,然亦无人反对,元洪之被拥为都督,非偶然也。”
有些人说,黎元洪是被临时拉出来当这个大都督的,从以上首义参加者的回忆看,显然不是事实。恰恰相反,首义的先贤们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如果随便拉个人当这个大都督,就太亵渎武昌首义的志士和黎元洪本人了。
文学社社长蒋翊武服役四十一标,是黎元洪的部属。而他们二人,和黎元洪个人关系也不错,对黎元洪也比较了解。
新军中很多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成员,也都是二十一协黎元洪的属下,平日里很钦佩黎元洪的为人。
为了统一思想,确定都督的人选。一九一一年四月,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洪山宝通寺后边的宝塔中,专门开了一次联席会议。
后来,人们称这次会议为“洪山宝塔会议。”
洪山宝塔被掩映在树影之中,平日里少有游人,很是隐秘。塔内的螺旋式阶梯可供一人躬身而上。参加会议的是新军各标、营、队的代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组织的骨干参加了会议。
在首义后很有名气的蒋济民身穿排长服装,在塔外巡视掩护。会议没有仪式,不准记录,没有签名,可以说什么痕迹都没留下,足见保密规格之高。
此会议只开了十分钟,参加会议的人就各自散去。
据此次会议的参加者万鸿喈,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一九一一年四月,蒋翊武托刘九穗来邀我到洪山宝通寺开会,据他说此会是各标、营、队有代表性的重要分子会议。我和刘走到长春观门口遇到蒋翊武,蒋小声告诉我说‘今日开会,是讨论推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之事。’我问‘黎非同志,何以推他为都督?’刘对蒋说‘早知万同志反对此事,开会时必有争辩,所以先为告之,我们可找一草地休息,详谈一下。’
“我们几人,找到一僻静之地,刘对我说‘革命党中间并非没有人材,蓝天蔚在三十二标的时候,大家即有意推蓝为都督,但他远在奉天,一时不能南来。最适合都督之选是吴禄贞,但他也在北方,我们已决定先派人去和他接洽,恐怕他也一时赶不到。至若现在军队里的一些同志,都是一些士兵正、副目,下级军官不多,中级军官更没有,不足以资号召。所以要把黎元洪拉出来,其利有三一、黎乃当前名将,用他可以慑服清廷,号召天下,增加革命军声威;二、黎乃鄂军将领,素得士心,可以号召部属附和革命;三、黎素爱护当兵文人,而这些文人都是革命党人,容易和他合作。所以,拉黎出来,革命必易成功。我们要的是推翻清政府,何惜给他一个都督名义,俟将来吴禄贞领兵南下,再推吴为正式都督,给黎一个其他合适位置,有何不可?’
“蒋翊武笑着对我说‘将来推你为大东门及通湘门司令时,你还得好好注意黎的行动呢。’
“我三人进到宝通寺开会时,蒋翊武发言,他说,今天的紧急会议,主要是商量都督人选问题,经文学社与共进会协商后,我们决定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不知大家意见如何。代表中有人问‘黎是否同志?’刘九穗站起来解释,把刚才在外边对万鸿喈讲的话又复述了一遍。代表们听了刘九穗的解释,轻轻拍手表示赞成。”
万鸿喈在回忆文章中还谈到了,事后,他还是有些想不通,向蒋翊武和刘九穗提出疑问“蒋同志既为文学社首领,文学社又人数众多,何不推为都督?”
蒋翊武答“在湖北举义,自以湖北人为领袖适宜。”
万鸿喈又说“既然如此,蔡国祯(即蔡济民)亦可为之。”
蒋翊武正色地对万言道“革命团体,前有日知会、共进会,以及群治学社等,孙武、刘公、季雨霖均可推为都督,革命党人不争权夺利,以免将来发生裂痕也。”
蒋翊武的这一番话,高深莫测。历史大变革时期,能人辈出,诸如蒋翊武这样的,被各个团体推举为首领的人们,其实,个个都很不简单。这些人不是靠资历,靠关系,或者靠些什么独有的资源,不是的。他们是群众运动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也就更加难得可贵。
武昌首义的发起者和领导者孙武,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辛亥五月初一,在长清里九十一号的机关,招集干部同志潘善伯、邓玉麟、丁立中、彭楚藩、李春萱、谢石钦、梅宝机、牟鸿勋、高因群、钟雨庭、马驥云、钱芸生、徐万年、孟法臣,徐北宾、方兴等开会,湖南焦达峰、黎意达、杨晋康等亦赴会。会上,决定本年冬季起义,以保定秋操后举行。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此会决定也。”
时间推算,孙武说的这次会议,应当是宝塔会议的一个月之后。孙武手稿《武昌革命真像》记载,共进会在起义前十天,即十月一日上午十时,“各代表至德租界共和里十二号孙武病室会议”,重申“依五月决议案,请黎为都督”。
首义参加者胡祖舜也回忆说“余议首义之前,蒋翊武曾一度提议元洪为未来都督之人选问题,众议虽无任何决定,然亦无人反对,元洪之被拥为都督,非偶然也。”
有些人说,黎元洪是被临时拉出来当这个大都督的,从以上首义参加者的回忆看,显然不是事实。恰恰相反,首义的先贤们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如果随便拉个人当这个大都督,就太亵渎武昌首义的志士和黎元洪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