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金风玉露一相逢

    谢麟脚底下是一块玻璃方砖拼成的透明地板。这时代没有钢化玻璃,所以玻璃砖做的很厚,格子很,但即便是这样,在这个时代出现玻璃方砖,已经很令人称奇了,谢麟站在玻璃砖边,可以清晰的看见脚下的江水。

    赵兴走过来,随意的踏上方砖,低着头,指点着脚下,回答:“这座亭子的设计,唯一的亮点就是这座观景池,玻璃做成的地板,站上两三个人去不成问题。这座悬空的江心亭旁边有围堰,让江水在此处变缓,以后我们扔进几条锦鲤,就可以坐在亭子里看鱼儿畅游。”

    谢麟看了一眼四周的玻璃窗,回答:“岂止!透过玻璃窗还可以看到江中的景色,来往的船帆,江上的风浪江边的鹤舞,尽入眼底,这座亭子不如就称作琉璃白鹤亭。”

    赵兴一咧嘴:“何必这么麻烦,这座亭子用了十天建起来,不如我们就把它叫做十日亭。”

    谢麟撇了撇嘴,他没有说出来的话,苏轼没有顾忌,直接捅了出来:“太俗,这名字起的太俗,还是白鹤亭雅致。”

    谢麟带了一大堆他的学生,赵兴没有带学生,他带了一群贬官,这些贬官自觉的将苏轼让到前方。原本赵兴让苏轼走到自己前头,但苏轼这次也聪明了,他躲在赵兴背后,亦步亦趋。

    自己老师贬低他,赵兴当然不能发火,他很平静的一笑,争辩说:“老师。你不知道,这座亭子最可贵之处就在十日成亭,在这种建筑效率下,任何风雅的名词都配不上它的建筑速度。”

    苏轼轻轻点点头:“此话也对,不如你们分别题名,一个把亭子的名挂在阳面,正对江心,另一个人则把亭名挂在阴面,正对那道长堤。”

    谢麟这会谦虚了,他一拱手。说:“苏黄米蔡,都是当今大家,如今苏黄在此,子那笔臭字就不拿出来了。还请黄兄代我题上白鹤亭三个字。”

    苏轼当然题赵兴提议地“十日亭”三个字,由于这个亭子建在江边,故此这次宜章之会,也被人称作“白鹤之会”。

    走上了二楼阁楼。谢麟感慨:“这样地一座亭子。只花了十天建好。后来者观赏这座亭子地时候。也不知道如何想?但不论怎么说。赵大人擅长组织学地名义。算是响彻天下了。”

    这座亭子其实并不大。也就是一百平方左右。能摆下十张桌子。坐下一百个人很紧张。

    亭子地二楼镶嵌着大块玻璃。站在这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江上地白鹤飞舞。赵兴手里牵着李清照。眯着眼睛观察着江上地风景。淡笑地说:“孩子们取巧了。一楼地格栅是现成地。那些木头原来是造船用地。他们拿来镶嵌在这里。二楼镶上了大块玻璃。我估计是木料不够了。他们只好用玻璃代替。

    十天时间。毕竟很繁忙。这些材料在路上运输都要花去三五天地功夫。如果再有十天。让孩子们备料。这座亭子会更加完善……回头告诉孩子们。既然以十日亭命名。这座亭子就不用粉饰了。该怎样就怎样。比如那些木料。就不用刷漆。让它就这样裸着。”

    谢麟宽容地说:“很好了很好了。十天能修出这样一座滑盖亭。很不错了。我很满意。”

    李清照突然说话:“诸公衮衮。女子当知不让。今日地贺词就由女子开始。我做一首《沁园春》。替谢大人贺寿。”

    不等大家开口,李清照扬起清亮的嗓子,朗诵起诗词:“天下知名,今日谢翁,胜如旧时。记当年幕府,元戎高会,万花围席,争看题诗。尽道梨仙,再生尘世,有制宜烦立马挥。东阳,岂容久驻,凫鸟暂。

    诸公荐墨交驰。要推上青云百丈梯。况平生慷慨,闻鸡起舞,中原事业,不付公谁。生记今朝,频将指数,较莱公(寇准封莱国公,故称)争半月期。功名事,不输前辈,行即诏封泥。”

    这里有几个词,“梨仙”说的是边塞诗人岑参,正如章因一首柳花诗而被称为“章柳花”、“章柳仙”一样,岑参其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被誉为“写尽梨花”,被称为“梨仙”。莱公则说的是寇准,寇准封莱国公,故称“莱公”。

    像这样地文人盛会,一般要用诗词开始,但这样的口号诗向来不被人重视。千古以来,唯有滕王阁诗会,因为王勃那篇大气磅礴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响名。剩下来,由此上溯一千年,下行一千年,上百万首口号诗都被人遗忘。李清照这首马匹诗拿谢麟比作岑参与寇准,水平也不见得怎么高,但这首诗却不见得被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