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忆宸是不知道受卷官此刻脑海中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估计会说出後世的那句名言。

    “抱歉,有才是真的可以为所yu为……”

    当然,这只是一点小cHa曲罢了,受卷官碍於考场规则,也不可能跟沈忆宸有过多的交流,简单确定了一下身份之後,就拿走了他的试卷。

    会试三场九天的考试过程中,除非是京师要被乱军攻陷了,否则上锁的龙门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开启的。

    所以哪怕交卷,沈忆宸也不能离开,甚至不能大声喧譁走动,依然得老老实实呆在号舍里面。

    毕竟还有其他考生没有写完交卷,他们的最後期限,理论上能拖延到明天早上第二场考试开考。

    於是沈忆宸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军丁陪同下上一趟茅房,不用担心试卷会被盖上个黑印。

    正统十年二月十二号,乙丑科会试第二场考试如期而至,这场考的是“论”“诏诰表”“判语”。

    “论”就是议论文,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但不再要求用八GU文回答,自由发挥即可。

    “诏诰表”是三种公文格式的合称,可以简单理解为当官後如何书写公文,模仿上位者的言行跟文笔。

    “判语”这个词最简单明了,就是你对下级呈上来的文件,进行评判後所下达的批语,主要考察士子对於《大明律》的熟悉程度。

    就如同乡试一样,会试里面第二场考试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依然更为看重首场四书五经八GU文。不过考虑到中了进士,几乎百分百会分配为官,怎麽也不能写的一窍不通吧?

    所以只要这几道题能写的文意通顺,没有犯忌的地方,就可以顺利通过。

    二月十五号是会试的最後一场考试,考的是“策问”。每道题都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开头,然後给考生一段材料,後回答问题或者写出自己的理解。

    这道题理论上是三场考试里面最简单的,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具有决定X意义的策问考试,得等到殿试时候,面对皇帝的亲自出题。

    说起这第三场考试,就不得不提一嘴弘治十二年的“鬻题”案,也就是着名的唐伯虎舞弊案。

    当时那道刁难孤僻的考题,就是出在这场无关紧要的考试上面,唐伯虎跟徐经答的太过完美,被人最终查出了考题泄露。

    可能这就是命吧,哪怕唐伯虎那时候瞎写一通,说不定都能被取中为进士。偏偏策论写的太过於完美,反倒是被牵连进入到了舞弊案中。

    时也,运也。

    “策问”试卷下发没多久,沈忆宸就已经答写完毕,然後陷入了长久的无聊中。

    不单单是沈忆宸,其他考生也大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