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说严重到“顺者昌,逆者亡”的地步。

    就在沈忆宸着手处理宝船跟水师事务的时候,另外一边的京师紫禁城,气氛同样有些紧张。

    文华殿内朱祁镇坐在御座之上,脸上神情却是Y云密布,他从未想过自己治下的“太平盛世”,却转瞬间遍地烽火!

    “也先真是猖狂无b,年初正旦节鞑靼瓦刺使团才入朝进贡过,如今还不满半年,又来上疏要求进贡。“

    “这是把朕的大明当成什麽了,定期缴纳岁币的赵宋吗?”

    朱祁镇望着御案上奏章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现如今屋漏偏逢连夜雨,麓川叛乱再起大军还没赶到征伐,蒙古瓦刺部又来挑起事端想要入朝进贡,

    要知道明朝的朝贡制度可是有着严格的规定,时间、路线、人数等等,都得听从朝廷的安排,可不是你想入贡就来入贡的。

    正常情况下偏远番邦是三年一贡,稍近一些的是两年一贡,诸如朝鲜、安南、缅甸、西域等等周边藩国,采取的是岁贡制度,也就是说一年一贡。

    毕竟丰厚回赐导致对财政压力不小,要是番邦隔三差五就来入朝进贡,明朝这个纯纯的大冤种再有钱也吃不消。

    “万岁爷息怒,我大明繁荣昌盛,赵宋怎配与之相提并论?”

    “并且瓦刺部想要入朝进贡,代表着鞑虏对於陛下的臣服,与缴纳岁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王振赶紧安抚了两句,不过事实真相却远没有他说到那麽简单。

    从正统十年末瓦刺统一蒙古诸部开始,便已经多次上疏要求增加朝贡次数,同时朝贡使团的人数激增。

    最开始明朝额定人数为三百人,瓦刺部使团实际达到边关的人数却为五百人,後来更是愈发过分,短短时间内就突破千人。

    正统十二年正旦朝贡,使团人数再次激增,达到了两千人之多!

    王振为了粉饰太平,不在大年初一触朱祁镇的霉头,隐瞒了瓦刺部使团的真实人数。并且还常齎瓦剌贡使金帛无数,凡其所请亦无不给予。

    结果没想到瓦刺部给脸不要脸,愈发的变本加厉,对於朝贡回赐不仅狮子大开口,还想着把岁贡变成半年贡,乃至夸张的月贡!

    这下就连权倾朝野的王振都扛不住,再粉饰下去怕是得把大明国库搬到瓦刺部的汗帐,於是乎这本请求朝贡的奏章便呈递到了朱祁镇的面前。

    “先生毋需好言遮掩,现在瓦刺也先太师的狼子野心,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大明与瓦刺之间,必有一战!”

    朱祁镇从小接受最为顶尖的皇家教育,王振三言两语想要安抚他,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