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收购这种事一旦破裂,被收购公司的股价必定爆跌,跌破原来的价位。

        所以,这帮人纷纷跑过来做空ar公司,希望能借此大捞一笔。

        可以说,这是资本的天性。

        同样的,不仅国际上对此次收购普遍看衰,即使在国内,各大媒体也持悲观态度。

        唱衰论调、批评分析、暗讽言论,层出不穷。

        不能怪大家信心不足,而是现实更加残酷。

        芯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集成电子行业最痛的“芯脏病”,因为技术原因及美国阻挠,这个软肋延续至今。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接近 12000亿元,而国内产业销售额预计为4000亿元左右,自给率不足 40。

        从去年开始,集成电路进口额已经超过原油,并且进口差额在950亿美元以上,今年的缺口还要进一步扩大。

        而与此同时,国内芯片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受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技术等原因的影响,国内芯片行业一直处于低利润、发展慢的境地,甚至出现卖咖啡的利润都比芯片高出100倍的奇怪现象。

        更不要说,长期依赖进口的潜在风险。

        持续且高比例的海外芯片进口,意味着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始终处于国外企业控制之下,很难再打破业已形成的垄断。

        且国内工业一旦用上“外国芯”,将会形成长期依赖,在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方面难以实现超越。

        为了打破这种困局,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殚精竭虑,手段尽出,结果却屡战屡败,频频失利。

        “汉芯事件”不用多说,影响之恶劣可谓空前!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科研圈谈芯色变,严重干扰了芯片行业的正常发展。

        而在企业圈,清华紫光作为其中的主力军,其坎坷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芯片业想要崛起的困难。

        从美光科技2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被否定开始,一连串的失败接憧而来。

        同年9月,清华紫光计划收购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15的股权,但最终未能实现。

        今年,台湾三家芯片制造商力成科技、南茂科技和矽品科技原计划出售总计26亿美元的股份给清华紫光,但是由于未能获得政府机构审批,计划即将搁浅。

        据传闻,清华紫光还对韩国海力士和台湾台积电均有并购或入股意象,但无一成行。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失败,背后都有美国政府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