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军队在战斗力上与明军精锐,可以说是不分上下。有一战之力。

    在野战上面瓦剌军更胜一筹。

    但是瓦剌在经济上的薄弱,根本没有办法与大明比。

    就大明来说,这样的战事消耗,根本不算什么?

    内阁一直对朱祁镇大举用兵持反对,或者说是谨慎态度,但是对海西之战,内阁从来没有发表过意见?

    为什么?

    就是因为曾经以三杨为首,所反对的是太宗皇帝动则五十万大军出关,这种烧钱的举动。而不是区区数万兵马战事,而且就在边境附近,运输线并不长。

    唯一对海西每年的拨款有一些不爽而已。

    这一战的开支,在朝廷看来,根本不算是大举用兵。如果说朱祁镇保证今后战事规模能维持在这个烈度。

    杨溥都能死而复生了。

    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在老家去世,年七十五。获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

    但是也先就不一样了。

    也先在巩固地位之后,为什么一直征战,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重新确立自己的威信,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以战养战。

    西域的物产,丝路的贸易,奴儿干的物产,已经各地的人力物力,等等,都对瓦剌脆弱的经济,有很大的帮助。

    更不要说,用各部的名义与大明进行朝贡贸易。

    这也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面对海西城久攻不克,瓦剌后勤上的缺点就暴漏无疑了。

    这么多张嘴,吃谁的?

    本来富裕的建州女真,在这一场战事之中,已经将多年积累的家底都消耗一空了。

    更不要说,而今已经是秋天了。辽北的冬天来得特别的早,如果不做准备的好,这十几万大军,可能没有败给明军,却败给天气了。

    虽然大家都是在苦寒之地,对寒冷的承受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谁也不看小看,大自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