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成燎原之势,在陕西革命党人起事第二天的二十三日,九江新军起义。占领了湖口、马当两要塞。
二十五日,被袁世凯当年在“密陈管见十条”的上折中,贬斥为“非出身学堂,又未一经战事。……才非出众,识非过人,无威望之可言,无功绩之足数,即论其军营,也甚浅鲜……”总之,在袁世凯看来是一无是处的凤山,已经当上了广州将军。
只是在这一天被革命党人炸死。
辛亥革命前,清在九江布有重兵,沿江设有马当、湖口、田家镇、金鸡坡及岳师门守备炮台,必要时能迅速阻断东西南北之往来。
当时,九江城区周围驻有陆军江西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的三个营和第五十五标的第二营,加上常备军、巡警等武装足有三余人,几乎是江西兵力的一半。
当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把革命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冀图以长江流域的江、浙、皖、赣、鄂、湘、川、陕八省为活动地盘时,九江开始被革命党人所重视。
一九零九年,同盟会员林森由上海调往九江海关任职,与吴铁城等人设立“浔阳阅书报社”,宗旨即“极力倡导改革社会风气”,而更深一层的目的,就是宣传共和,宣传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林森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啸余庐主人、凤港渔翁、虎洞老樵,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近代政治家。
林森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清被开除。后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并加入兴中会。由于他本人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超人的才干,逐渐成为兴中会的首脑,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
林森利用浔阳阅书报社,在读者群中吸收商人、教育界人士、缙绅、新军官长、洋行职员为社员,将革命势力发展到九江社会各领域,各个阶层。浔阳阅书报社实际上成为革命党人联络同志、培养干部、宣传思想、酝酿起义的秘密机关。
林森还利用工作关系,与九江商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先在商界组织了一个军事训练班,将五十三标的军官请来当教官,专门负责军事训练。
学员结业后,林森决定立即成立九江商团,以便适时策应长江流域的反清行动。“商团”的对外名义是护厂护产。有了这一合法的理由,林森就以“商团”的名义,成立了军队性质的武装,进行较为正规地军事训练。
其时,身在外地的江西新军管带李烈钧,也在五十三标中利用同学和同事的关系频频联络策反。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九江,林森立即派人将武昌的报纸贴在“浔阳阅书报社”的门口,并将革命军起义、拒满复汉、建立民主国家等消息,用红笔框出。九江人正是通过这些报纸,才得知了武昌起义的详情。
李烈钧,字侠如,号侠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
自幼学文习武,爱好击剑,尤喜书法。稍长、广交友、豪放不羁。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年),武宁新任知县王浚道上任后,勒索乡民缴纳历年旧欠田赋,全县民众怨声载道。烈钧激于义愤,聚众密议驱王。
某日,乘王回衙时,率众蜂拥而上,打护兵,砸官轿。回衙后,王立即调兵遣将,捉拿肇事者。引起全县民众愤怒,群起声援,终于将这个王浚道知县赶走。
光绪二十七年,李烈钧被武宁彭县令录取选送江西武备学堂,成为吴介璋得意门生,后又以学术两科兼优,于光绪三十年由学堂选送北京应试。
合格后由北京练兵处选赴日本学习陆军,先入士官十二联队实习一年,再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第六期学习一年。在日留学期间,他与黄兴等共同组织了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的“攘白团”。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孙中山抵东京,由黄兴等介绍李烈钧与孙中山初次会见。在东京富士见楼神田俱乐部,直接听到孙中山的关于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长篇讲演,对革命倾服之念油然而生。
二十五日,被袁世凯当年在“密陈管见十条”的上折中,贬斥为“非出身学堂,又未一经战事。……才非出众,识非过人,无威望之可言,无功绩之足数,即论其军营,也甚浅鲜……”总之,在袁世凯看来是一无是处的凤山,已经当上了广州将军。
只是在这一天被革命党人炸死。
辛亥革命前,清在九江布有重兵,沿江设有马当、湖口、田家镇、金鸡坡及岳师门守备炮台,必要时能迅速阻断东西南北之往来。
当时,九江城区周围驻有陆军江西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的三个营和第五十五标的第二营,加上常备军、巡警等武装足有三余人,几乎是江西兵力的一半。
当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把革命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冀图以长江流域的江、浙、皖、赣、鄂、湘、川、陕八省为活动地盘时,九江开始被革命党人所重视。
一九零九年,同盟会员林森由上海调往九江海关任职,与吴铁城等人设立“浔阳阅书报社”,宗旨即“极力倡导改革社会风气”,而更深一层的目的,就是宣传共和,宣传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林森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啸余庐主人、凤港渔翁、虎洞老樵,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近代政治家。
林森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清被开除。后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并加入兴中会。由于他本人卓越的领导能力和超人的才干,逐渐成为兴中会的首脑,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
林森利用浔阳阅书报社,在读者群中吸收商人、教育界人士、缙绅、新军官长、洋行职员为社员,将革命势力发展到九江社会各领域,各个阶层。浔阳阅书报社实际上成为革命党人联络同志、培养干部、宣传思想、酝酿起义的秘密机关。
林森还利用工作关系,与九江商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先在商界组织了一个军事训练班,将五十三标的军官请来当教官,专门负责军事训练。
学员结业后,林森决定立即成立九江商团,以便适时策应长江流域的反清行动。“商团”的对外名义是护厂护产。有了这一合法的理由,林森就以“商团”的名义,成立了军队性质的武装,进行较为正规地军事训练。
其时,身在外地的江西新军管带李烈钧,也在五十三标中利用同学和同事的关系频频联络策反。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九江,林森立即派人将武昌的报纸贴在“浔阳阅书报社”的门口,并将革命军起义、拒满复汉、建立民主国家等消息,用红笔框出。九江人正是通过这些报纸,才得知了武昌起义的详情。
李烈钧,字侠如,号侠黄,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
自幼学文习武,爱好击剑,尤喜书法。稍长、广交友、豪放不羁。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零零年),武宁新任知县王浚道上任后,勒索乡民缴纳历年旧欠田赋,全县民众怨声载道。烈钧激于义愤,聚众密议驱王。
某日,乘王回衙时,率众蜂拥而上,打护兵,砸官轿。回衙后,王立即调兵遣将,捉拿肇事者。引起全县民众愤怒,群起声援,终于将这个王浚道知县赶走。
光绪二十七年,李烈钧被武宁彭县令录取选送江西武备学堂,成为吴介璋得意门生,后又以学术两科兼优,于光绪三十年由学堂选送北京应试。
合格后由北京练兵处选赴日本学习陆军,先入士官十二联队实习一年,再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科第六期学习一年。在日留学期间,他与黄兴等共同组织了以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的“攘白团”。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孙中山抵东京,由黄兴等介绍李烈钧与孙中山初次会见。在东京富士见楼神田俱乐部,直接听到孙中山的关于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长篇讲演,对革命倾服之念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