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烈将来要经营西北,少不了要与西夏打交道,现在既然有机会,当然要看看西夏军的战斗力如何,当下招呼二女随他一道登墙。

    敌军自西而来,孙占功等守军自然登上西墙,一齐聚集在全堡唯一的一座敌楼下,张弓举枪,神色紧张。

    狄烈与二女并未去西墙凑热闹,他们来到南墙,这段长达百米的堡墙上,只在两端布置了四名弓手防备,中间空落落却无兵可守。在南墙往西看,当然不如在西墙看得清楚,除非有望远镜。

    狄烈随意坐在堡墙的垛口上,用瞄准镜细仔观察西面百丈之外,有十二、三骑披甲持枪的骑兵,正驱马接近,后面是一队约三十人的步卒。骑兵枪麾上挑着一杆长旗,白底螭纹,写着一个大大的“夏”字。未见将旗,当然,这支五十人的小股部队,也谈不上有什么将领率领。嗯,的确是昨日见过的那支军队,其中有几人还有少许印象。

    这时,一个特别的情况引起了狄烈的注意:在这支军队的后方五、六十丈距离,有三骑立于一土丘上,俱骑着高大健硕的河曲骏马,身披铁甲,莹然有光,一见便知非普通甲具。后面两骑似是护卫,而前面一骑披甲领麾,腰佩大剑,面白微须,意态悠然,望之似非等闲人物。

    身为战将,狄烈有着对战场独特的洞察力,他立即敏锐地意识到,这三骑,准确的说是前面那名骑士,是个关键人物。只是,这样一个人物,为何会出现在这么一个小砦堡前呢?该不会是冲自己来的吧。

    战斗,就在一瞬间展开。

    十余名骑兵策马奔到西门前三十步,缓缰轻驰,挽弓著箭,绷绷绷,弓弦剧颤,箭矢如蝗。

    孙占功与黄进禄等守城士卒,早已用象是从门框上拆下来的门板制成的土制旁牌覆身,箭镞钉得厚板笃笃作响,有些则从头顶飞过去,或扎入土墙,或掉落晾晒场。

    看得出来,这杀胡堡的守军对类似的攻击已经很有经验了,防御做得很到位,除了一人比较倒霉,被箭矢从破门板的豁口处射入,伤了膀子之外,余皆无恙。

    在骑兵来回射击压制守军之际,三十名步卒推着两辆平板木车冲至堡前。至壕沟时,从车上抽取早已备好的四片厚板搭桥,木车顺利越壕,在众卒大力推动下,嘭嘭两声,撞上堡墙,尘土扑簌而落。步卒接二连三跳上木车,然后开始攀爬堡墙。

    堡墙高不过一丈,那木车约高三尺,人跃其上,双手一伸,就能搭上城头。

    步卒一旦展开攻势,骑兵便停止射击,以免误伤,然后绕堡奔驰,似是寻找楔机。那些步卒中壮健者站在车上,棒击枪戳,想打开一个缺口,而堡墙上的守军也是刀砍棍劈。甚至连门板都砸了下来,砰砰响成一片。一道不高的堡墙,竟生生拦住了西夏兵的攻势。

    两名孔武有力的西夏兵,持大斧冲到西门下,一阵乱斩,将半片门劈烂,这才发现门后有两辆大车装满沙石,堵塞得严严实实,门劈开了也冲不进,只得悻悻罢手。

    狄烈观战到这里。得出了结论。这队西夏兵的战斗力平平。步卒就不用说了,装备差、攻击力低下,战斗力不足。那骑兵也不行,竟然要接近三十步才能发射箭矢。而且射箭时战马几乎是在缓慢走步……这样也叫骑射?以这么慢的骑速。如果守军有足够的弓箭手。可以轻易将马上的骑士一一射翻落马……

    狄烈最后的评估是,将天诛军最弱的浮山旅调一个都过来,就足以将这队西夏兵击溃。这会是西夏军的真正战斗力吗?狄烈觉得下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

    这时那队绕城飞驰的骑兵。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踩着马背,纵身跳上堡墙。一直盯住这些骑兵的杀胡堡哨探与弓手,纷纷大叫着冲过来,或射箭,或枪刺,与之战到一处。

    满头大汗的孙占功也提刀从西门这边沿堡墙跑过来,一刀砍中一名刚刚爬上来的西夏兵肩膀,那西夏兵大叫着捂肩翻下堡墙。孙占功半步不停,急奔至南门,奋力砍杀,将冲上堡墙的两名西夏兵逼得跳墙不迭,而他的额头也添了一道血痕。

    其余几名本已爬上堡墙,想冲进堡中的西夏兵,孤掌难鸣之下,只得纷纷跳墙,逃了出去。

    当孙占功又像救火一样气喘吁吁奔回西门之时,正经过狄烈身旁,看到他一派悠然闲适的神情,当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却发作不得。人家只是个过客,而且还是不良于行的伤者,你能怎么样?

    狄烈却向他打了个招呼:“孙佐将,这一轮攻击你算是扛过去了。不过,真正的考验才开始,你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