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守将曹休黄口竖子,可虑者惟有荀文若一人。但荀彧统揽政务,繁忙无比,不可能事事俱到。只要行事缜密,未必会被其察觉!”

    耿纪等四人平日里虽对曹操把持朝政极为愤慨,私下里也经常以言语对曹操加以痛斥,但真正要起事反曹,却没怎么想过。一时间。书房内竟然出现了冷场。

    “哎……”等候了半晌,不见有人回应,伏完怅然长叹说道,“罢了。诸公既然无心。便当伏某没有说过此事,都请回吧。

    若是哪位想飞黄腾达,也尽可向曹贼出首,伏某一颗大好头颅在此,随时皆可取去。”

    “国丈将吴某看作什么人了?”吴建勃然作色道,“若国丈不弃,吴某抛却身家性命,愿为匡扶朝纲出一份力。纵死无憾。”

    吴建表态后,其余三人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也相继出声附和。

    “得诸公相助,此事便算成功了一半!”伏完大喜说道,“且不说公先(吴建)手掌长水营,就以我五人府中家兵也有3、4000人。

    一旦事起,料想必会有其余忠于汉室的同僚响应。”

    “国丈也莫要太看得起我这长水校尉!”吴建苦笑着说道,“许昌各部兵马如今皆归曹休掌控。若无曹休手令。我连长水营一兵一卒也调不动!”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耿纪既然已答应随伏完起事,索性也抛开了一切。

    “曹贼与他在前线的大军才最值得担忧,否则就算许昌这里起事成功,曹贼大军一回,恐怕又会功败垂成。关键就看刘皇叔那里能否将曹贼拖住!”

    “耿兄说的不错!”金祎点头附和道。

    “呵呵……”伏完突然笑了起来,举掌轻拍了两下,“这个勿用诸公担心!”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一名样貌极为平凡的中年男子从书房内间走了出来。

    “这位便是刘皇叔地使者,正为许昌之事而来……”伏完笑着为四人介绍道。

    “小人甘悟(书友我是感悟历史客串),拜见各位大人!”这乍看毫不起眼的中年男子,恭敬地向四人行了一礼。

    此刻,耿纪四人才知道伏完对起事反曹是绸缪已久,居然跟远在扬州的刘备都牵上了关系。不过,惊讶之后,众人却是更显喜悦。

    毕竟,有据领荆、扬、交三州的刘备配合,成事的可能性便增大了许多

    …………

    商议了许久后,伏完决然说道:“五日后为天子寿诞,正是起事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