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天气开始变得寒冷,原野之上,商旅一波一波的来,又一波一波的走。
在西南的土地上,名为华夏人民政府所管理的这片地方,几座大城附近的作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增加。或简单或复杂的驿站节点,也随着商旅的来往开始变得繁荣起来,周围的村庄依托着道路,也开始形成一个个更为明显的人群聚集区。
七八月间发生在成都的一场场骚乱或是盛会,随后也给西南带来了一批庞大的商贸订单。民间的商贩在见识过成都的热闹后,选择进行的是简单的钱货交易,而代表各个军阀、大族势力过来观礼的代表们,与华夏军取得的则是规模更为巨大的商贸计划,除了第一批精良的军用物资外,还有大量的技术转让协议,将在之后的一两年里陆续进行。
对于这些军阀、大族势力来说,两种交易各有优劣,选择购买华夏军的火炮、枪支、百炼钢刀等物,买一点是一点,但好处在于立刻可以用上。若选择技术转让,华夏军需要派出熟练工去当老师,从作坊的构架到流水线的操作管理,整套人才培养下来,华夏军收取的价格高、耗时长,但好处在于往后就有了自己的东西,不再担心与华夏军交恶。
此时在外界,武朝名存实亡、解体不久,每一支新兴的军阀、势力都还处于敏感的调整、适应期。一些意识到武朝已管不到自己的军法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部分名门望族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胸怀天下的名门子弟准备担起自己的责任,而在战乱中经历了无数苦难的人们,则开始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期间,也有部分地方的官员仍旧在等待着武朝天子的回归,但谁是喊口号,谁说的真心话,还需要时间来予以验证。
如此混乱的局面、复杂的过渡,说不准谁保证不了自己治下人民的吃食,就会举起刀兵开始向附近讨食。因此首先买下一批西南出产的刀枪火炮,乃是让自己能在这乱世存活的最可靠保障——当然,这也是华夏军的事物官们在推销产品时的惯用说辞。
而由于西南刚刚经历了战火,材料和生产线都非常紧张,武器的订单也只能秉承先到先得的原则,当然,能够大量提供武器材料,以金属换火炮的,能够得到稍许的优先。
这当中,交游广阔、野心勃勃的刘光世便是华夏军的第一个大客户,以大量的铁、铜、粮食、矿石等物向华夏军订购了最大批的军资。整个订单谈妥、报上去后,就连见惯大世面、在八月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下主席职务的宁毅也忍不住啧啧称叹:“敞亮、大气,刘光世要火,就该他当老大……”
话语之中恨不得将自己这个老大的头衔都让给他,再多换点订单来。
当然,订单确实已经够了,自刘光世往下,一笔笔主要集中在军工方面的订单与意向,足够让华夏军将目前的生产计划做到两年之后。
而在物资之外,技术转让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请华夏军的技术人员过去,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配套不够,一切人员都要从头开始进行培养,耗时更长。有的是自己在当地召集可靠人员或者直接将家中子弟派来成都,按照合约塞到工厂里进行培训,路上花些日子,成才的速度较快,又有想在成都本地招人培训再带走的,华夏军则不保证他们学成后真会跟着走……
当然,越是人性化的、相对复杂的培训方式,收费越高。这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刘光世同样购买了最为昂贵而且关键的数项军工技术,至少从合同上来说,此时华夏军的全套军工产业、除火箭外,他都将完完整整地复制一套过去。这样的订单虽然也要掏空他的家当,但周围各路军阀在数年之内,都必将对他马首是瞻,包括宁毅,在见到包括严道纶、于和中在内的一帮使节团成员时,都有着非常温暖的笑容。
这样的商贸有来有往,自九月起,从成都到剑阁的水陆商道上车船往来、络绎不绝,在剑阁附近的崎岖山道、栈道都由华夏军的工程兵仔细地拓宽、加固了两倍。至于出川的水路更添繁荣,嘉陵江上大小船只往来,各个造船厂都加快了速度赶工。
附近的大小势力如今都忙着将物资往西南运,东西先运到,火炮才能先运出去,火炮运出去了,不管是讨贼还是防贼,就都能够占有先机——华夏军事务官们的这番说话也是正理,没什么人会觉得荒谬。自己固然不是疯子,谁知道隔壁那位会不会突然发疯,在皇帝都不管事的现在,大家能相信的,也只剩下自己手上的刀枪棍棒。
明面上的交易异常繁荣,暗地里的黑市生意、走私等也渐渐地兴起来。纵然不是官面上的商队,若是能从西南运出去一些新式的枪炮,不能与华夏军直接做生意的戴梦微等人也很乐意收购,甚至于运到临安去卖给吴启梅,说不定可以赚得更多——之所以是说不定,是因为时间还不足以让他们去临安打个来回,因此大伙儿还不知道吴启梅到底信誉如何。
巨大的繁荣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混乱,以至于从八月开始,宁毅就一直坐镇成都,亲自压着整个局势慢慢的走上正轨,华夏军内部则狠狠地清理了数批官员。
大胜过后又是论功行赏,眼下又突然成为整个天下的中心,受到各种追捧诱惑,这是第一批开始伸手的人。宁毅一如之前开会时说的那样,将他们做成了从严处理的典型,从枪毙到坐牢不一而足,所有犯事者的职务,全都一捋到底。
如此这般,到得十二月中旬,宁毅才将基本上了正轨、能在官员的坐镇下自行运转的成都暂时放开。十二月二十回到张村,准备跟家人一道过小年。
马车穿过原野上的道路。西南的冬天极少下雪,只是温度还是不折不扣的下降了,宁毅坐在车里,空闲下来时才觉得疲倦。
他最近“何苦来哉”的想法有些多,因为工作的步调,越来越与前一世的节奏靠近,会议、视察、交谈、权衡人心……每天连轴转。成都局势不定,除西瓜外,其他家人也不好过来这边,而他愈发位高权重,再加上工作上的风格素来霸道,草创时期带班或许细致,一旦上了正轨,便属于那种“你不用理解我,仰望我就可以了”的,偶尔反省不免觉得,最近跟上辈子也没什么区别。
在西南的土地上,名为华夏人民政府所管理的这片地方,几座大城附近的作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增加。或简单或复杂的驿站节点,也随着商旅的来往开始变得繁荣起来,周围的村庄依托着道路,也开始形成一个个更为明显的人群聚集区。
七八月间发生在成都的一场场骚乱或是盛会,随后也给西南带来了一批庞大的商贸订单。民间的商贩在见识过成都的热闹后,选择进行的是简单的钱货交易,而代表各个军阀、大族势力过来观礼的代表们,与华夏军取得的则是规模更为巨大的商贸计划,除了第一批精良的军用物资外,还有大量的技术转让协议,将在之后的一两年里陆续进行。
对于这些军阀、大族势力来说,两种交易各有优劣,选择购买华夏军的火炮、枪支、百炼钢刀等物,买一点是一点,但好处在于立刻可以用上。若选择技术转让,华夏军需要派出熟练工去当老师,从作坊的构架到流水线的操作管理,整套人才培养下来,华夏军收取的价格高、耗时长,但好处在于往后就有了自己的东西,不再担心与华夏军交恶。
此时在外界,武朝名存实亡、解体不久,每一支新兴的军阀、势力都还处于敏感的调整、适应期。一些意识到武朝已管不到自己的军法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部分名门望族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胸怀天下的名门子弟准备担起自己的责任,而在战乱中经历了无数苦难的人们,则开始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期间,也有部分地方的官员仍旧在等待着武朝天子的回归,但谁是喊口号,谁说的真心话,还需要时间来予以验证。
如此混乱的局面、复杂的过渡,说不准谁保证不了自己治下人民的吃食,就会举起刀兵开始向附近讨食。因此首先买下一批西南出产的刀枪火炮,乃是让自己能在这乱世存活的最可靠保障——当然,这也是华夏军的事物官们在推销产品时的惯用说辞。
而由于西南刚刚经历了战火,材料和生产线都非常紧张,武器的订单也只能秉承先到先得的原则,当然,能够大量提供武器材料,以金属换火炮的,能够得到稍许的优先。
这当中,交游广阔、野心勃勃的刘光世便是华夏军的第一个大客户,以大量的铁、铜、粮食、矿石等物向华夏军订购了最大批的军资。整个订单谈妥、报上去后,就连见惯大世面、在八月代表大会上刚刚接下主席职务的宁毅也忍不住啧啧称叹:“敞亮、大气,刘光世要火,就该他当老大……”
话语之中恨不得将自己这个老大的头衔都让给他,再多换点订单来。
当然,订单确实已经够了,自刘光世往下,一笔笔主要集中在军工方面的订单与意向,足够让华夏军将目前的生产计划做到两年之后。
而在物资之外,技术转让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请华夏军的技术人员过去,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配套不够,一切人员都要从头开始进行培养,耗时更长。有的是自己在当地召集可靠人员或者直接将家中子弟派来成都,按照合约塞到工厂里进行培训,路上花些日子,成才的速度较快,又有想在成都本地招人培训再带走的,华夏军则不保证他们学成后真会跟着走……
当然,越是人性化的、相对复杂的培训方式,收费越高。这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刘光世同样购买了最为昂贵而且关键的数项军工技术,至少从合同上来说,此时华夏军的全套军工产业、除火箭外,他都将完完整整地复制一套过去。这样的订单虽然也要掏空他的家当,但周围各路军阀在数年之内,都必将对他马首是瞻,包括宁毅,在见到包括严道纶、于和中在内的一帮使节团成员时,都有着非常温暖的笑容。
这样的商贸有来有往,自九月起,从成都到剑阁的水陆商道上车船往来、络绎不绝,在剑阁附近的崎岖山道、栈道都由华夏军的工程兵仔细地拓宽、加固了两倍。至于出川的水路更添繁荣,嘉陵江上大小船只往来,各个造船厂都加快了速度赶工。
附近的大小势力如今都忙着将物资往西南运,东西先运到,火炮才能先运出去,火炮运出去了,不管是讨贼还是防贼,就都能够占有先机——华夏军事务官们的这番说话也是正理,没什么人会觉得荒谬。自己固然不是疯子,谁知道隔壁那位会不会突然发疯,在皇帝都不管事的现在,大家能相信的,也只剩下自己手上的刀枪棍棒。
明面上的交易异常繁荣,暗地里的黑市生意、走私等也渐渐地兴起来。纵然不是官面上的商队,若是能从西南运出去一些新式的枪炮,不能与华夏军直接做生意的戴梦微等人也很乐意收购,甚至于运到临安去卖给吴启梅,说不定可以赚得更多——之所以是说不定,是因为时间还不足以让他们去临安打个来回,因此大伙儿还不知道吴启梅到底信誉如何。
巨大的繁荣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混乱,以至于从八月开始,宁毅就一直坐镇成都,亲自压着整个局势慢慢的走上正轨,华夏军内部则狠狠地清理了数批官员。
大胜过后又是论功行赏,眼下又突然成为整个天下的中心,受到各种追捧诱惑,这是第一批开始伸手的人。宁毅一如之前开会时说的那样,将他们做成了从严处理的典型,从枪毙到坐牢不一而足,所有犯事者的职务,全都一捋到底。
如此这般,到得十二月中旬,宁毅才将基本上了正轨、能在官员的坐镇下自行运转的成都暂时放开。十二月二十回到张村,准备跟家人一道过小年。
马车穿过原野上的道路。西南的冬天极少下雪,只是温度还是不折不扣的下降了,宁毅坐在车里,空闲下来时才觉得疲倦。
他最近“何苦来哉”的想法有些多,因为工作的步调,越来越与前一世的节奏靠近,会议、视察、交谈、权衡人心……每天连轴转。成都局势不定,除西瓜外,其他家人也不好过来这边,而他愈发位高权重,再加上工作上的风格素来霸道,草创时期带班或许细致,一旦上了正轨,便属于那种“你不用理解我,仰望我就可以了”的,偶尔反省不免觉得,最近跟上辈子也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