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家电影公司,这事简单到不行。杨林根本不去注册这么麻烦,直接就买下一家小电影公司,基层员工一应俱全,省的现去招人这么麻烦。至于上层的骨干团队,杨林自然要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设想组建,老员工优胜劣汰,慢慢置换也来得及。然后让黄子维把执照上的名字换成“红星映画”就一切ok。

    直接给潘恒升、马楚城、鞠爵亮这班人通个气,几人很是痛快,立马从无线辞职,转头“红星映画”。对于这几个无线的边缘小人物,邵义夫根本不放在眼里,大手一挥立即放行,权当卖杨林一个人情。至于张书平,原来觉得还是亲自找他谈一下比较好。

    “红星映画”的核心很快就搭建起来,但真正让杨林头疼的,还是特效人员。《集结号》这部戏的最大卖点,一个是剧情的悲壮,再一个就是战争场面的真实震撼,暴力美学的运用在片中随处可见。香港出名的特效公司不少,但真正够实力能达到杨林预想的根本没有。至于前世杨林耳熟能详的那些个扬名国际的特效大师们,这时候还都是白嫩嫩的小菜鸟。

    杨林之所以敢写出这个《集结号》的剧本,底气就在于前世他自己就是个玩爆破特效的,远算不上大师级,但在国内称得上是个高手。他刚到横店闯荡的时候,干得就是这个,而且一干就是七八年。那些主流的战争电视剧里,可有他不少的汗水。算得上是个人物。《集结号》上映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小老板,但是电影里面的爆破特效让他叹为观止。感觉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特意专研过一段《集结号》的各个爆破特效镜头。

    由于器材、科技的差距,在现在这个年代,根本不可能复制出原版《集结号》一模一样的视觉效果,能模仿出个七八分就足以傲视群雄了。

    如果全都靠杨林自己来做,累死也来不及。

    新的“红星映画”也是在尖沙咀,距离“红星唱片”不远。却是一大片废弃的厂房。这家公司成立也不久,买下这里一个经济危机破产的工厂的厂房。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成绩惨淡。不得不打包出售。五十万买下这间电影公司和这一片足有上千平米的地皮,用不了几年,光是这块地皮就能升值个几十倍。尖沙咀根本就再也找不到这么大的空地,等到经济恢复。直接起一座大厦。能卖疯了。

    王京现在有求于杨林,只要不是杨林故意把它甩开单独行动,总是在身边转悠。这胖子一边看着破破烂烂的厂房,嘴里一边啧啧有声:“我说杨林,你怎么口味就这么怪呢?这个什么‘红星映画’弄得比那个‘红星唱片’还要惨啊,难道是大陆艰苦朴素的作风被你完美继承,来香港收垃圾,替市政做贡献?”

    杨林对他的讥讽挖苦不以为意。反而笑道:“怎么样,庙再小。也能供菩萨,有没有兴趣入伙?咱们兄弟双剑合并,大杀四方,路见不平,替天行道!”

    王京还真有点心动,但是想了想,又叹道:“还是算了吧,等你有一天真的拿下邵氏院线的时候再说吧。”

    看着王京有点垂头丧气的样子,杨林不解道:“为什么?胖子我可告诉你,现在‘红星映画’只是初创,你进来就有股份。等过个几年发展起来了,你开着运钞车来我都不搭理你!”

    王京烦躁的抓抓头发,无奈道:“股份不股份的不说,我其实也不愿意在邵氏公司干了。刚刚开过董事会,明年还要减产,定好的片子也要减预算,弄得人心惶惶,离心离德。但是我老豆说了,不管怎么说,邵氏公司是邵先生的心血,就算别人都走了,我也得给站好最后一班岗,父命难违啊。”

    杨林点点头,邵义夫现在已经铁了心的把全部资源都调到无线电视台那边,一心削减邵氏公司的影片。或许可以把邵氏公司也买下来?自己又摇摇头,好像邵义夫最后把邵氏公司停产,也没有卖掉,依旧保留着所有影片的版权。

    接着杨林又想起一事,问王京:“上次好像听你说,有个叫蓝乃财的在你那里?”

    “是啊,就是这部《青蛙王子》的摄影,怎么了?”

    “摄影?”杨林有点挠头,这家伙可是香港电影界出名的特技高手,怎么还搞起摄影了?

    王京奇怪的看着他:“你手下那个潘恒升就很不错,蓝乃财不会比他强多少。”

    “把他借给我拍部戏怎么样?我怎么听说他特效做的不错?”不管了,先把他弄来再说。

    王京道:“你听谁说的?这个家伙只是在模型制作上很有天分而已。你要找特效高手,我给你介绍个人吧,绝对很**!”

    “谁?”

    “陈佳上!这人可是邵氏特技组的高手,去年那部《星际钝胎》的特技就是他制作的,另外枪战爆破也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