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泰当时心凉了半截,英国人伪造哲孟雄部长的书信想骗他老娘把他两个儿子交出来,老娘坚决不干,牵着两个小孙子到升泰营里痛哭(与琉球国王子在李鸿章府前苦跪数月,痛哭而归何曾相似啊,丢弃不仅是土地,而是数百年经营的民心啊)。

    升泰知道朝廷已经无人做主,自己也无可奈何了。1890年终于签条约承认哲孟雄(锡金)是英国的属国。在1894-1895,英人借通商要抰,自哲孟雄(今锡金)进兵,在江孜击溃藏军,进入拉萨,签订“中英新定藏印条约”。

    时在四川总督锡良麾下建昌道赵尔丰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形势,向他老板提示英国“阴谋百出,居心叵测,西藏情势岌岌可危”,此人也是清末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老哥赵尔巽就是清史稿的编撰者之一,并向清廷要求改革藏区的行政区划,改土归流,巴塘的泰宁寺喇嘛叛乱,赵尔丰与四川提督马维带兵杀入西康,全境肃清,以武力实施改土归流的政策,不听的全砍了。

    1896年正月,创立学务、农垦、水~设立里化、定乡、巴安等县,1896年7月,设立康安道,改打箭炉为康定府,设河口县,里化|

    他在向清廷奏折中说:“移川督於巴塘,而於四川、拉萨各设巡抚,仿东三省之例,设置西三省总督,藉以杜英人之觊觎,兼制达赖之外附”。就是要西藏岌岌可危的形势下,以武力控制,建立形同内陆的行政机构,这是很高明建议。近代著名学者李思纯说:“金沙江以东十九县,尚能归附,皆因清季赵尔丰之余威,于中国以来诸边将无预也。”

    特别说一点赵尔丰在西藏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强迫藏族学生学汉语说汉话,要求藏人家族都采用汉姓。至今康区有不少姓汉姓的藏人,多是那时传下来的。他在改变风俗方面,细到要求藏人改变以吐舌头表示尊敬的习惯,规定男女青年在藏袍里面还要穿裤子,甚至因为他认为藏人的天葬风俗不好,也要求改变。

    同时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在“改土归流”过程中,将一些环境好的山谷地区,交与迁居过来的川民。但因为战争爆发而停止,使刚启动的由四川向藏区的移民计划中止,所以移民量不大,但是察隅等藏南地区也迁移了大量内地实边汉人,

    日后“号称西藏的江南”的藏南国土之所以没有落入印度手中,赵尔丰功不可没。更难得是赵尔丰是一位为官清廉的好官,他训导地方官,“知县是知一县之事,即知人民事也。故勤政爱民者,因爱民而勤政。非勤政为一事也,爱民又为一事也。凡民有疾苦,而官不能知之,不能救之,是贼民者也”。在路途发现一家百姓无隔夜之粮,而地方官不知,即以严惩。

    很自然的,此时的赵刚,又打起了赵尔丰的主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