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陈布雷却尖锐陈词,全不考虑自己的地位在这种场合适不适合讲这种话。他说:“在当前,战,虽败犹荣;不战,对日一味忍让,虽求得一时短暂的平安,但有辱国格,有辱民族尊严,蒋公因东北三省沦陷而退位下野,民怨沸腾,现在正是支持抗日复位的好时机,万不可错过。”
陈布雷的意见和戴季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他比戴季陶的言词激烈多了,他的话尖锐中带着愚蠢,而愚蠢中又饱含忠诚。大家都为陈布雷不顾后果的言论捏了一把汗,但蒋介石似乎没有把他的尖锐放在心上,只记住了他的忠诚。他语气平和地说:“布雷虽说的有道理,但人心难料,不战而失东三省固然是我决策上的失误,但若同日长期作战,以致军败国亡,人民苦于战乱,国人又会如何对我评说?可能又像前次一样,必归罪于我一人。”
蒋介石的不计小人过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戴季陶胆子也大起来,说:“布雷先生说得对,当前国人需要的不是战胜日本人,而是需要同日本人作战的决心和勇气。十九路军奋起抗日顺应了当前国人的这种心意。”
蒋介石闻言俯首沉思,不时拧眉注目在座的人,他最后问戴季陶:“你真的认为国人不会计较失败的后果?”
戴季陶不敢贸然点头,司法院长居正说:“谁都知道我们综合国力很弱,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不足以同人本人抗衡,失败,国人是有准备的,但若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不作为任人宰割,这样的政府,这样的领袖,国人是无法接受的。”
身为中执委的陈果夫说:“现在要叫蔡廷锴停下来已无可能,这份通电就是他的决心书。现在的情势是,反对抗战是下策,沉默是自我抹杀,顺应时势却是英雄壮举。”
陈立夫的意见受了冷落,他悻悻地说:“让蒋公自己做主吧。”
蒋介石自然不是个无主见的人,他在一月二十九日的日记中曾有“与日长期作战,将来结果不良,必归罪余一人。然而两害相权,当取其轻”的考虑。蒋介石最后让陈布雷给他草拟一份通电,陈布雷自然欣然命笔。
陈布雷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杰作,他很想把蒋介石的通电写的比蔡廷锴的好,但毕竟一个是真情所露,一个不过是想哗众取宠而已。
蒋介石的通电云:“东北事变,肇事迄今,中央为避免战祸,保全国脉起见,故不惜忍辱负重,保持和平,期以公理与正义,促倭奴之觉悟,不意我愈忍让,彼愈蛮横,沪案发生,对渠要求,且已茹痛接受,而倭奴仍悍然相逼,一再向我上海防军突击,轰炸民房,掷弹街市,同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安能再忍?我十九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
蒋介石看完陈布雷代拟的草电,知道他是为自己重塑形象,这不是“九·一八”的蒋介石,也不是现在的蒋介石,他不过是陈布雷虚拟的一个形象。蒋介石暗笑道:这个书呆子。他对草电做了些修改,以蒋介石的名义向全国通电,但又觉得有点不妥,自己在政府里没有可以面向全国的职位,但他是中央五人军事委员会的常委,握有实际兵权,所以他把开头的通电对象改为“限即刻到各总指挥,各军官学校师生诸同志钧鉴”在通电的后部分也是向全军号召和鼓励。这就是历史上的蒋介石的所谓“卅电”。
蒋介石的“卅电”虽然是向全军通电,但经媒体公开也就成了向全国通电了。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但仍挂名立法院长之名的孙科,没有去南京,也没有去洛阳,他和落魄的前外长陈友仁滞留在上海,见了蒋介石的“卅电”心情激动和上海名流十一人联名函电蒋介石,汪精卫要指令军政部抽调劲旅来沪增援,设法在经济上接济苦战中的十九路军。
军政部长何应钦见转来的函电暗笑孙科是个十足的阿斗,和蒋介石、汪精卫相处这么多年竟仍不知这两人的为人。何应钦认为汪精卫是个刘备式的人物,一肚子坏主意却假装慈悲,动不动泪流满面,仿佛他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可靠的人,但在眼泪背后他却伸出黑手拿走他想要的一切。蒋介石是个曹操式的人物,他的做人的法则就是曹操的处世格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们都以伪装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孙中山死后他们都背叛了孙中山,露出了本来面目,孙科常常被他们所蒙蔽,蒋介石的一纸空文他又信以为真,何应钦从蒋介石那里得到的真实指示是“沪战应视为局部战事,不宜扩大。”孙科的联名讨兵救沪自然就石沉大海,不可能有回应,而英美出面调停,何应钦和罗文干立即响应,派出黄慕松、郭泰祺进行穿梭外交,表现得非常积极。孙科的联名请援没有回应,他们便四处奔走为十九路军筹募资金,孙科想带个头,捐出慰劳金十万元,上海妇女界慰劳会捐资五千元,报界工会也筹款慰劳,西颜料业捐面包五千包。这些比蒋介石的通电实在的多。
最实在,最解决问题的恐怕要首推宋庆龄、何香凝的医疗和棉衣的筹措。在一月三十日的停战期间,孙夫人宋庆龄、廖夫人何香凝到闸北战场慰问伤员。
陈布雷的意见和戴季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他比戴季陶的言词激烈多了,他的话尖锐中带着愚蠢,而愚蠢中又饱含忠诚。大家都为陈布雷不顾后果的言论捏了一把汗,但蒋介石似乎没有把他的尖锐放在心上,只记住了他的忠诚。他语气平和地说:“布雷虽说的有道理,但人心难料,不战而失东三省固然是我决策上的失误,但若同日长期作战,以致军败国亡,人民苦于战乱,国人又会如何对我评说?可能又像前次一样,必归罪于我一人。”
蒋介石的不计小人过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戴季陶胆子也大起来,说:“布雷先生说得对,当前国人需要的不是战胜日本人,而是需要同日本人作战的决心和勇气。十九路军奋起抗日顺应了当前国人的这种心意。”
蒋介石闻言俯首沉思,不时拧眉注目在座的人,他最后问戴季陶:“你真的认为国人不会计较失败的后果?”
戴季陶不敢贸然点头,司法院长居正说:“谁都知道我们综合国力很弱,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不足以同人本人抗衡,失败,国人是有准备的,但若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不作为任人宰割,这样的政府,这样的领袖,国人是无法接受的。”
身为中执委的陈果夫说:“现在要叫蔡廷锴停下来已无可能,这份通电就是他的决心书。现在的情势是,反对抗战是下策,沉默是自我抹杀,顺应时势却是英雄壮举。”
陈立夫的意见受了冷落,他悻悻地说:“让蒋公自己做主吧。”
蒋介石自然不是个无主见的人,他在一月二十九日的日记中曾有“与日长期作战,将来结果不良,必归罪余一人。然而两害相权,当取其轻”的考虑。蒋介石最后让陈布雷给他草拟一份通电,陈布雷自然欣然命笔。
陈布雷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杰作,他很想把蒋介石的通电写的比蔡廷锴的好,但毕竟一个是真情所露,一个不过是想哗众取宠而已。
蒋介石的通电云:“东北事变,肇事迄今,中央为避免战祸,保全国脉起见,故不惜忍辱负重,保持和平,期以公理与正义,促倭奴之觉悟,不意我愈忍让,彼愈蛮横,沪案发生,对渠要求,且已茹痛接受,而倭奴仍悍然相逼,一再向我上海防军突击,轰炸民房,掷弹街市,同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安能再忍?我十九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
蒋介石看完陈布雷代拟的草电,知道他是为自己重塑形象,这不是“九·一八”的蒋介石,也不是现在的蒋介石,他不过是陈布雷虚拟的一个形象。蒋介石暗笑道:这个书呆子。他对草电做了些修改,以蒋介石的名义向全国通电,但又觉得有点不妥,自己在政府里没有可以面向全国的职位,但他是中央五人军事委员会的常委,握有实际兵权,所以他把开头的通电对象改为“限即刻到各总指挥,各军官学校师生诸同志钧鉴”在通电的后部分也是向全军号召和鼓励。这就是历史上的蒋介石的所谓“卅电”。
蒋介石的“卅电”虽然是向全军通电,但经媒体公开也就成了向全国通电了。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但仍挂名立法院长之名的孙科,没有去南京,也没有去洛阳,他和落魄的前外长陈友仁滞留在上海,见了蒋介石的“卅电”心情激动和上海名流十一人联名函电蒋介石,汪精卫要指令军政部抽调劲旅来沪增援,设法在经济上接济苦战中的十九路军。
军政部长何应钦见转来的函电暗笑孙科是个十足的阿斗,和蒋介石、汪精卫相处这么多年竟仍不知这两人的为人。何应钦认为汪精卫是个刘备式的人物,一肚子坏主意却假装慈悲,动不动泪流满面,仿佛他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可靠的人,但在眼泪背后他却伸出黑手拿走他想要的一切。蒋介石是个曹操式的人物,他的做人的法则就是曹操的处世格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们都以伪装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孙中山死后他们都背叛了孙中山,露出了本来面目,孙科常常被他们所蒙蔽,蒋介石的一纸空文他又信以为真,何应钦从蒋介石那里得到的真实指示是“沪战应视为局部战事,不宜扩大。”孙科的联名讨兵救沪自然就石沉大海,不可能有回应,而英美出面调停,何应钦和罗文干立即响应,派出黄慕松、郭泰祺进行穿梭外交,表现得非常积极。孙科的联名请援没有回应,他们便四处奔走为十九路军筹募资金,孙科想带个头,捐出慰劳金十万元,上海妇女界慰劳会捐资五千元,报界工会也筹款慰劳,西颜料业捐面包五千包。这些比蒋介石的通电实在的多。
最实在,最解决问题的恐怕要首推宋庆龄、何香凝的医疗和棉衣的筹措。在一月三十日的停战期间,孙夫人宋庆龄、廖夫人何香凝到闸北战场慰问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