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中午,在公共租界蓬路日侨俱乐部开居留民大会的千余名日本侨民,他们开完会便浩浩荡荡赴日本驻沪领事馆,海军陆战队请愿。行经北四川路,队伍中突然跑出数十人殴打行人,并闯入商铺又砸又打,中国警察立即上前制止,日侨游行队伍便混乱起来,千余日本人与警察发生冲突,一百多名警察遭千余名日本人围攻,125号1路电车及在租界附近行驶的公共汽车也被日本人推翻砸毁。巡逻的义勇军预备队见日本人疯狂围攻警察,捣毁商店及汽车,便派人通知义勇军前来助阵,一千多名义勇军赶来与日本人在北四川路混战在一起。市公安局长温应星得知情况也率大批警察赶来北四川路。日本人见大批警察赶来,渐渐往狄思威路退宿,到下午六时北四川路的混乱才慢慢平息。

    吴铁城得到温应星的报告之后,立即指示秘书长俞鸿钧向日本驻沪领事馆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日本领事馆查明肇事人,依法惩处。

    上海的中日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吴铁城认为自己有必要亲自赴南京向中央政府汇报沪日情况。

    吴铁城一到南京便有记者就上海对日政策发问,吴铁城说:“如有人入侵内地,我们决定采取正当自卫。”

    但他立即发现,南京政府对日本人在上海增兵黩武,肆意滋事,根本没当一回事。吴铁城先到外交部找到外交部长陈友仁。陈友仁可以说是孙科政府对日积极抵抗的坚定支持者,他任外长后曾强烈批判过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当吴铁城来到外交部,主张积极抵抗的陈友仁悲伤已及,他对吴铁城说:“蒋介石,汪精卫已回到南京,对内对外政策孙院长没有多大的支配权了。”

    吴铁城问:“他们回来主政,对日在上海屡屡暴行和频频增兵作过研究吗?有何对策?”

    “他们会研究这些?”陈友仁忿忿地说:“他们现在处心积虑的是权力分配,孙院长在位的日子不多了。”

    自从孙科到杭州吁请蒋介石返京主政,蒋介石知道自己在三巨头中最孤立,远在广州的胡汉民曾与汪精卫相约,两人谁也不要单独与蒋介石接触,胡汉民很瞧不起蒋介石的为人,但蒋介石又最有实力,他在京城广有羽翼,胡汉民策动两广军阀与蒋对立,迫使蒋介石与去年十二月辞职下野。蒋介石以退为进,下野之前设置陷阱一方面指使财政部长宋子文辞职前将国库挖空转移,另一方面又指使在职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不断向政府索要军费。没有钱什么事也办不成,孙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出面电请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入京支持一切。蒋介石耳目众多,早知汪精卫与胡汉民有私约,便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破坏汪胡联合,他知道胡汉民性情刚烈,且对自己有成见,不易说服利用,但汪精卫却是个表面正经,内心却是个见利忘义的人,这在蒋介石与汪精卫的相处中是摸得非常清楚的。恰好汪精卫与夫人陈璧君于今年一月六日从武汉来了杭州,蒋介石立即派宋子文、陈布雷、鲁滌平前往迎接,把汪精卫夫妇接到蒋介石住处----杭州澄庐。蒋汪当夜进行了密谈,他们相约进了南京,预谋先让汪精卫接替孙科的行政院长,孙科辞职是迟早的事,然后由汪精卫出面说服各方人物把军政权交给蒋介石,形成蒋主军,汪主政的政治局面。双方达成协议之后,致电广州的胡汉民,要他见电来南京共商国计大事。他们原想,如果胡汉民来京便把他推上国民政府主席的位置,接替林森,这是个名誉性的职位,有职无权,于蒋汪垄断军政大全无碍。正如蒋介石所预料的,胡汉民见电大怒,大骂汪精卫背信弃义与蒋介石妥协。胡汉民拒绝入京,再次联合两广军阀陈济棠、李宗仁与南京蒋汪政府对抗,这对蒋介石来说是个喜讯,但汪精卫却感到了压力,没有胡汉民的支持,他是斗不过蒋介石的,蒋介石无论在军内还是政界都有众多的追随者,他要玩弄权术把一个人赶下台易如反掌,所以汪精卫虽有执掌行政院的可能,却感到势单力孤,无能为力,只好如此而已。

    一月二十二日,蒋汪双双回到南京。蒋介石住在陵园处北极阁宋邸,汪精卫夫妇住在励志社。汪精卫刚住下,行政院院长孙科,立法院院长张继前来问候。汪精卫说,中山陵建后自己还没有去祭拜过,今天来了,应该去拜谒国父中山先生的陵墓,以明自己的哀思。陈璧君在旁关心地说,来京途中风寒不适,病体初愈,还是等身体好了再去,汪精卫执意今天就要去谒陵,孙科也为其诚意所感动,便陪同前往,在京的中委们也随行前往。

    来到中山陵,巍峨的七十余级的中山陵真是巍巍乎壮观。汪精卫扶杖立于陵下,昂首望去,盛赞工程之伟大,然后由中委们搀扶缓步登阶。老中委邵力子亦随行在傍,初登时时汪精卫还同邵力子、孙科、张继等人断断续续谈自己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数十载的经历,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想不到中山先生已成故人,且离开我们已有数年。谈及往事,汪精卫禁不住嘘嘘欲泪.......登陵极顶,人们陪着汪精卫步入灵堂,进入寝宫,那里有一座中山先生的塑像。中山先生严肃的表情仿佛是对后人的怒其不争,大家仿佛认罚似的低下了头。孙科想起自己当前的处境处处受人掣肘,而想起自己的父亲当年呼风唤雨,把满清铁桶江山击个粉碎,从而开创了一代共和,这是何等骄人,但自己却像阿斗一样无能.......想起这些,孙科禁不住潸然泪下,悲伤抽泣。汪精卫也和孙科一样想起辉煌的过去和屈辱的现在,见孙科伤心悲泣,也掏出白手绢捂着鼻子哭起来,于是暗冷的寝宫里一片低声抽泣,闻者欲泪。这情形恐怕当年孙先生下葬时也未必有今天谒陵人如此哀婉动情。几天后,上海的《十字街头》杂志登有一首《南京民谣》,把这次谒陵场面描写的令人毛骨悚然: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到十点钟,汪精卫等人抹着泪水婆娑着脸走出寝宫,又一步一步走下高峨的中山陵,汪精卫在陈璧君一再劝说下回到励志社。登陵的劳累使汪精卫和陈璧君都感到十分疲乏,都想稍稍进食之后去休息,不想蒋介石意气风发,扶杖入室,三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准备召开一次紧急会议,核心问题是攻击外交部长陈友仁的“和平绝交”对国家当前安全所造成的不利局面,醉翁之意不在酒,攻击外交部长的“和平绝交”,事实上是责难孙科,意在逼孙科下台。在今天的中央紧急会议上,蒋介石、汪精卫一唱一和攻击陈友仁在处理与日外交问题上缺乏通盘考虑,为了迎合一些学生民众的意气用事,使国家处于危险的边缘,并提出迁都洛阳的动议。这使孙科非常尴尬,当即口头提出辞职,陈友仁当然也只有提出辞职的请求。陈友仁的辞职会上就批准了,对孙科的辞职汪精卫却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慰以挽留,蒋介石也说,外交上的失策是外交部的考虑欠周密,与政府的政策无关,同时还言不由衷地说孙院长执政一个多月来为稳定国内政局做了不少事。孙科说自己明天将去上海,南京政府的事就交给蒋汪二人去处理了。

    吴铁城从外交部出来心情很沉重,觉得孙科政府下台是必然的,他无法从外交部那里得到支持,至少在新外长上任之前是这样。吴铁城想了想便去军政部找军政部长何应钦寻求支持,可是一见面何应钦就对他初到南京对记者发表的“如有人入侵内地,决计采取正当自卫”的话表示不满,他说:“吴市长,上海有能力打一场战争吗?”

    吴铁城本来就是来探军政部对上海日益紧张形势态度的,见何应钦开门见山提出这个问题便也不计较何应钦言语中带刺,顺口说:“当然要靠军政部的支持了,有军政部做靠山,上海人有自卫的决心,大敌当前,何部长会袖手旁观吗?

    何应钦被吴铁城反问的半天不吭声,招呼过吴铁城坐下之后,何应钦问:”你说的大敌是谁?”

    “自然是日本人。”吴铁城说:“日本人在上海杀人放火,并且不断向上海增兵,以武力相威胁,我们多次向中央政府报告过。”

    何应钦点燃一支雪茄,“中央政府受“积极抵抗”的思潮影响,做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判断,这使我们一些对外政策处于被动。既然是大敌,我们应通过外交努力化解矛盾,而不应诉诸武力。”

    吴铁城满怀希望地问:“外交努力是指什么?”

    何应钦说:“今天中央紧急会议上,中央决定派颜惠庆、黄慕松出席国联会议,要求国联干预日本武力占领东北,增兵上海事件.......”

    不等何应钦说完,吴铁城不胜惊讶:“国联能说服人本人退出东北?国联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能让日本人把停泊在黄浦江里大批军舰开回日本去?”

    何应钦无话回答,接着说:“凭我们的武力能把日本人赶出东北?凭上海人的自卫能把日本人的航空母舰逐出黄浦江?”

    吴铁城无言以对,他灰心地地说:“那我们怎么办?等着人家来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