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宣和郡主(1/2)
第一道圣旨是追封蓝敏怀为镇国公,并以郡王之礼下葬,总算没有埋没他的功绩,蓝敏仪对此深感欣慰。
第二道圣旨则是册封蓝敏仪的,她被封为了宣和郡主。
这封号是荣韶凌定的,以国号“宣”字为封号是因为蓝家于国家功勋卓着,“和”字则取意和平、和乐,祈愿宣朝和平,蓝敏仪一生和乐。
除了这个十分贵重的封号,还有其他恩赏,简单说就是:
因为蓝家世代忠烈,而蓝敏仪在边关亲上战场,小小年纪巾帼不让须眉,所以特意恩典,保留郡王府原貌直至蓝敏仪离开蓝家,另外允许蓝敏仪拥有五百亲兵。
这实在有些出乎蓝敏仪预料了,她谢恩后接过圣旨,悄悄递了个荷包给前来传旨的孙喜,里面是银票。
孙喜态度十分恭敬,接过荷包,又略说了几句,并以自己的名义去灵前祭拜了一番,这才告辞离去。
府内众人十分激动,虽然府内有丧事,不敢露出喜色,但他们心中已在尖叫了。
他们小姐封了郡主,这可是第一个用国号做封号的,还能保留王府原貌,拥有五百亲兵,蓝家还有希望啊。
蓝敏仪打开圣旨,仔细看着,不用想也知道,后两条必然是王叔给争取的。
按惯例,郡王嫡女封县主,可蓝敏仪父兄都殉国了,而她自己在边关时也贡献颇大,边关递上的奏折都没有隐匿其功绩,所以弘嘉帝很痛快地给她封了个郡主。
蓝家只剩下了出身旁支且年幼的蓝敏宏,对弘嘉帝而言,这是一个收回平西王爵位的绝佳机会,而他也正是这么打算的,朝臣们也大多是这个想法。
弘嘉帝向来不喜欢蓝家势力过于庞大,而蓝敏宏不过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对于朝廷并无实际用处。因此,收回爵位乃顺理成章之事,荣韶凌找不到切实的理由去阻止。
朝廷封赏功臣的方式无非就是加官晋爵,但王朝延续久了,世袭的爵位自然也就多了,每年光是给予这些勋贵们的俸禄和赏赐,就占据了朝廷的大量财政支出。长此以往,给国库造成了沉重负担。
而且许多功臣的子孙后代,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仗着祖先的余荫、靠着世袭的爵位白享朝廷俸禄。更有甚者,仗着世袭的权利地位,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所以朝廷自然会想办法削减那些无用的爵位,犯罪犯错的自不必说,绝对是收回爵位没商量,严重者更是治罪抄家。
还有一种就是没有嫡子,朝廷也可能趁机收回爵位,因为爵位的传承是按嫡长子继承制执行的。
而就算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承袭时仍需要上奏陛下,请旨正式册立世子,陛下准了才行,并不是你想传给谁就能传给谁的。
如果这家族对朝廷有用,就算那爵爷没有亲生儿子,只有过继的嗣子,只要皇帝认可接受,那爵位就能传下去,比如蓝晏清当年就是如此。
如果这家子孙碌碌无为,于朝廷无功,那只要爵爷没有嫡子,就算有十个八个庶子,皇帝仍然可以以后继无人为理由收回爵位。
如今的蓝家于朝廷而言已经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作用了,只是一个用来展示陛下皇恩浩荡的吉祥物罢了。
第二道圣旨则是册封蓝敏仪的,她被封为了宣和郡主。
这封号是荣韶凌定的,以国号“宣”字为封号是因为蓝家于国家功勋卓着,“和”字则取意和平、和乐,祈愿宣朝和平,蓝敏仪一生和乐。
除了这个十分贵重的封号,还有其他恩赏,简单说就是:
因为蓝家世代忠烈,而蓝敏仪在边关亲上战场,小小年纪巾帼不让须眉,所以特意恩典,保留郡王府原貌直至蓝敏仪离开蓝家,另外允许蓝敏仪拥有五百亲兵。
这实在有些出乎蓝敏仪预料了,她谢恩后接过圣旨,悄悄递了个荷包给前来传旨的孙喜,里面是银票。
孙喜态度十分恭敬,接过荷包,又略说了几句,并以自己的名义去灵前祭拜了一番,这才告辞离去。
府内众人十分激动,虽然府内有丧事,不敢露出喜色,但他们心中已在尖叫了。
他们小姐封了郡主,这可是第一个用国号做封号的,还能保留王府原貌,拥有五百亲兵,蓝家还有希望啊。
蓝敏仪打开圣旨,仔细看着,不用想也知道,后两条必然是王叔给争取的。
按惯例,郡王嫡女封县主,可蓝敏仪父兄都殉国了,而她自己在边关时也贡献颇大,边关递上的奏折都没有隐匿其功绩,所以弘嘉帝很痛快地给她封了个郡主。
蓝家只剩下了出身旁支且年幼的蓝敏宏,对弘嘉帝而言,这是一个收回平西王爵位的绝佳机会,而他也正是这么打算的,朝臣们也大多是这个想法。
弘嘉帝向来不喜欢蓝家势力过于庞大,而蓝敏宏不过是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对于朝廷并无实际用处。因此,收回爵位乃顺理成章之事,荣韶凌找不到切实的理由去阻止。
朝廷封赏功臣的方式无非就是加官晋爵,但王朝延续久了,世袭的爵位自然也就多了,每年光是给予这些勋贵们的俸禄和赏赐,就占据了朝廷的大量财政支出。长此以往,给国库造成了沉重负担。
而且许多功臣的子孙后代,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仗着祖先的余荫、靠着世袭的爵位白享朝廷俸禄。更有甚者,仗着世袭的权利地位,作威作福、鱼肉百姓。
所以朝廷自然会想办法削减那些无用的爵位,犯罪犯错的自不必说,绝对是收回爵位没商量,严重者更是治罪抄家。
还有一种就是没有嫡子,朝廷也可能趁机收回爵位,因为爵位的传承是按嫡长子继承制执行的。
而就算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承袭时仍需要上奏陛下,请旨正式册立世子,陛下准了才行,并不是你想传给谁就能传给谁的。
如果这家族对朝廷有用,就算那爵爷没有亲生儿子,只有过继的嗣子,只要皇帝认可接受,那爵位就能传下去,比如蓝晏清当年就是如此。
如果这家子孙碌碌无为,于朝廷无功,那只要爵爷没有嫡子,就算有十个八个庶子,皇帝仍然可以以后继无人为理由收回爵位。
如今的蓝家于朝廷而言已经没有太多实质性的作用了,只是一个用来展示陛下皇恩浩荡的吉祥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