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一百号胥吏纷纷走进大堂,将宽敞的大堂挤得满满当当。

    这些胥吏都不是傻子,得知要调往益都后,心里便隐隐已经猜到了。

    此刻,这些胥吏们看向韩桢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环顾一圈,韩桢正色道:“我已发兵寿光、昌平,待打下之后,届时两县将会有六个官职空缺!”

    唰!

    话音刚落,只见大堂中的胥吏们一个个神色兴奋,呼吸急促。

    来了!

    当官的机会来了。

    虽说一百人抢夺六个名额,竞争有些激烈,可终归是机会啊。

    胥吏不怕吃苦,他们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现在,韩桢亲手为他们砸开了天花板,打开了上升的通道。

    对此,胥吏们无比感激。

    端坐在堂案后方,韩桢将胥吏们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在此之前,伱等需在刘宓刘通判手下任职一段时日,负责清查户籍、厘定田地等差事。可明白?”

    “明白!”

    一百号胥吏齐齐高声应道。

    他们听出了韩桢的言外之意,此次差事,估摸着就是最后的考核了。

    念及此处,胥吏们一个个干劲十足。

    韩桢吩咐道:“你等舟车劳顿,想来也累了,住所已安排好了,且好好歇息罢。明日卯时,于府衙点卯。”

    闻言,一名胥吏拱手道:“县长,俺不累,能否立刻办差?”

    这句话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荡起一圈圈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