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宋襄公见齐国势力崛起,齐桓公成为各诸侯国霸主,便决定追随齐桓公。齐国救援卫国、邢国、讨伐楚国等一系列尊王攘夷的行动中,都有宋国的积极参与,后来郑国背叛齐国,齐桓公召集诸侯大军讨伐郑国,还将占领的不少郑国土地划给了宋国。通过参与这些行动,宋国的国力和在各诸侯国间的地位、声誉都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宋襄公亲眼看到齐桓公剑锋所指,诸侯莫敢违逆的声威,也觉得十分羡慕。
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因为内乱而自顾不暇,无力维持霸主地位。此时宋襄公认为宋国实力显著增强,在各国之间也很有影响力,同时自己爵位崇高,是礼法的代表,因此是继承齐桓公霸主地位的不二人选。正好齐国的公子昭逃到宋国来寻求庇护,宋襄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够扶助公子昭回国即位,自然能够控制住齐国,到时候利用齐国曾经的霸主威望,宋国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上霸主。
于是宋襄公决定护送公子昭回国即位,便像齐桓公当年所做的一样向各诸侯国发出命令,请各国派出军队一起护送公子昭回齐国。但是宋国毕竟是个小国,虽然因为追随齐国而国力大增,却仍然无法与大国相提并论。而且齐国的公子无亏已经即位,如果出兵帮助公子昭夺位,胜利了公子昭只会感激宋国,失败了却会与齐国结仇,因此哪国也不想横生枝节,为宋国出力。所以只有曹国、卫国、邾国三个小国响应了宋国的号召,带兵前来。
宋襄公便带着这支四国联军向齐国进发,齐国多年来南征北战、兵强马壮,本来不是这几个小国的联军能够轻易打败的。但是此时齐国内乱不断,虽然公子无亏已经即位,但其他四位公子的党羽却仍在兴风作浪,而且齐桓公指定的继承人是公子昭,公子无亏的即位名不正言不顺。听闻宋襄公带领联军大举来袭,齐国的大臣们不愿意为了保住公子无亏的国君地位而与联军开战,便杀死了公子无亏,打算迎立公子昭。
但是其他几位公子的党羽并不同意拥立公子昭,便从中作梗,最后齐军不得不在甗地与联军开战。由于人心不齐,齐军无心恋战,很快就大败而回。宋襄公乘胜将公子昭送回齐国,并拥护他即位为君,史称齐孝公。
宋国召集的联军竟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而且齐孝公也不得不依靠宋国,这让宋襄公的野心极度膨胀起来,他认为宋国称霸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鲁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拘捕了不服从宋国的滕宣公,然后在曹国南部举行会盟,召集曹、邾等国的国君前来赴会。鄫国是邾国的盟国,鄫国的国君因事来迟,宋襄公便让邾文公抓住鄫国国君作为牺牲用来祭祀次睢的社神,以此来向诸侯示威,同时也对东方的夷人做出警告。
宋国的司马公子目夷见宋襄公的所作所为实在过分,便劝他说:“过去齐桓公援救亡国的卫国、邢国,对各国广施恩惠,仍然有人批评他德行有亏。如今您召集一次盟会却虐待两个国家的国君,而且违背礼制,用人去祭祀鬼神,用这样的方式去图谋霸业,实在是缘木求鱼。”但是宋襄公没有听从公子目夷的规劝,坚持杀了鄫国国君祭神。
曹共公见宋襄公还没当上霸主,行事却如此霸道,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不再理会宋国。宋襄公发现自己杀鸡儆猴的做法不仅没能让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为霸主,反而连原来支持自己的曹国也离开了,心中十分不满,便派军讨伐曹国,并围困了曹国的都城。
公子目夷又劝他说:“《诗》曰:‘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您的德政在国内尚且不完满,却来讨伐别人,这怎么能行得通呢?请您先反省自己的德行,再谈其他。”
但是此时宋襄公已经被称霸的野心冲昏了头脑,再也不肯听公子目夷的良言相劝,不顾自己国小力微,一心只想成就霸业,这就成了他日后惨败的基础。
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因为内乱而自顾不暇,无力维持霸主地位。此时宋襄公认为宋国实力显著增强,在各国之间也很有影响力,同时自己爵位崇高,是礼法的代表,因此是继承齐桓公霸主地位的不二人选。正好齐国的公子昭逃到宋国来寻求庇护,宋襄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够扶助公子昭回国即位,自然能够控制住齐国,到时候利用齐国曾经的霸主威望,宋国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上霸主。
于是宋襄公决定护送公子昭回国即位,便像齐桓公当年所做的一样向各诸侯国发出命令,请各国派出军队一起护送公子昭回齐国。但是宋国毕竟是个小国,虽然因为追随齐国而国力大增,却仍然无法与大国相提并论。而且齐国的公子无亏已经即位,如果出兵帮助公子昭夺位,胜利了公子昭只会感激宋国,失败了却会与齐国结仇,因此哪国也不想横生枝节,为宋国出力。所以只有曹国、卫国、邾国三个小国响应了宋国的号召,带兵前来。
宋襄公便带着这支四国联军向齐国进发,齐国多年来南征北战、兵强马壮,本来不是这几个小国的联军能够轻易打败的。但是此时齐国内乱不断,虽然公子无亏已经即位,但其他四位公子的党羽却仍在兴风作浪,而且齐桓公指定的继承人是公子昭,公子无亏的即位名不正言不顺。听闻宋襄公带领联军大举来袭,齐国的大臣们不愿意为了保住公子无亏的国君地位而与联军开战,便杀死了公子无亏,打算迎立公子昭。
但是其他几位公子的党羽并不同意拥立公子昭,便从中作梗,最后齐军不得不在甗地与联军开战。由于人心不齐,齐军无心恋战,很快就大败而回。宋襄公乘胜将公子昭送回齐国,并拥护他即位为君,史称齐孝公。
宋国召集的联军竟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而且齐孝公也不得不依靠宋国,这让宋襄公的野心极度膨胀起来,他认为宋国称霸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在鲁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拘捕了不服从宋国的滕宣公,然后在曹国南部举行会盟,召集曹、邾等国的国君前来赴会。鄫国是邾国的盟国,鄫国的国君因事来迟,宋襄公便让邾文公抓住鄫国国君作为牺牲用来祭祀次睢的社神,以此来向诸侯示威,同时也对东方的夷人做出警告。
宋国的司马公子目夷见宋襄公的所作所为实在过分,便劝他说:“过去齐桓公援救亡国的卫国、邢国,对各国广施恩惠,仍然有人批评他德行有亏。如今您召集一次盟会却虐待两个国家的国君,而且违背礼制,用人去祭祀鬼神,用这样的方式去图谋霸业,实在是缘木求鱼。”但是宋襄公没有听从公子目夷的规劝,坚持杀了鄫国国君祭神。
曹共公见宋襄公还没当上霸主,行事却如此霸道,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不再理会宋国。宋襄公发现自己杀鸡儆猴的做法不仅没能让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为霸主,反而连原来支持自己的曹国也离开了,心中十分不满,便派军讨伐曹国,并围困了曹国的都城。
公子目夷又劝他说:“《诗》曰:‘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您的德政在国内尚且不完满,却来讨伐别人,这怎么能行得通呢?请您先反省自己的德行,再谈其他。”
但是此时宋襄公已经被称霸的野心冲昏了头脑,再也不肯听公子目夷的良言相劝,不顾自己国小力微,一心只想成就霸业,这就成了他日后惨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