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边相互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场研发竞赛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
只不过,其中一方走上的,却是被刻意引导过的道路。
严格来说,倒是不能完全称之为“错误”——毕竟按照那条路线走下去,最后也肯定能实现一样的结果。
只不过中间耗费的资源和时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围绕着常浩南开始转动的,甚至还不仅于此……
……
二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梁绍修风尘仆仆地大步走进航空工业集团总部大楼。
电话来自航空工业集团发展计划部,要求他以最快速度赴京,有重要型号规划事宜相商。
还没等梁绍修把您好俩字给说全乎了,眼角的余光就瞟到办公室侧边的沙发上坐着另外一个身影:
“丁……丁主任?”
一天前,他刚刚结束空警200预警机的一个阶段试飞任务返回南郑,就接到了一通来自京城的电话。
丁高恒摇头:
“浩南同志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放在涡扇10的生产定型上面,只是镐发集团已经开始进行项目规划了。”
就只能干等着。
而自己的名字,也必将因此而留在秦飞集团,乃至整个华夏航空工业的史册上……
梁绍修定了定神,接着做了个深呼吸,说到:
“这个指标要求,靠传统战术运输机的4发涡桨动力,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
原本,刘高卓至少也要等到下个月向空军交付试生产批的6架歼11B之后再进行工作调动,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梁卓平的身体问题不能耽误,只好提前把他调上来了。
“打一个时间差”的说法,显然已经充分照顾到了他的感受。
“你之前应该听说过,航空动力集团那边规划过一种使用涡扇10核心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大概在13-14吨之间,根据估计,如果使用两台涡扇发动机代替四台涡桨,应该可以实现刚刚高卓同志所说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