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江城,就经济总量来说,可是民国第一大都市。”“工业体系、商业网络,比之沪上也不遑多让。”

    “过百万人的大城市,有些商业电台不足惊奇啊,那位副市长,他是如何判断出来,这个青楼会馆,和东洋人有联系的呢?”

    叶少鸿这话可不是虚的,就民国初年来说,九省通衢的江城,确实是内地少有的大城。

    尤其是,江城旗下的县镇,还有着民国时期,最大的炼钢厂和武器铸造厂。

    其经济发展状况,在某些方面,比之沪上还要繁华几分。

    这么大的城市,因为日常所需,登记在册的商业电台数量很多,各国商行、各国领事馆的电台也不少。

    如果不能确定事实,那副市长所说的信息口供,也就没有了现实依据。

    “这一点,我也问他了。““按照那副市长的说法,他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他在出入这青楼会馆的时候,意外地撞见了一个熟人。”

    “那个熟人,就是东洋驻江城领事馆的武官山田。”

    池铁城张口做出回应。

    “东洋领事馆的武官?”

    “这就有点意思了。”

    叶少鸿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判断呢,因为在特务系统,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

    那就是领事馆的武官,往往都是特务出身。

    他们出使各国,一边在明面上,担负着领事馆的安防保卫工作,一边还在暗中担任着情报搜集工作。

    这项默契,是各国通用的。

    也是古今通用的。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五号特工组的马云飞,他曾经就担任过民国驻东洋东都的领事馆武官。

    他在担任东洋东都领事馆武官期间,所担任的主要职责,就是追捕特高课的“间谍之花”南造云子和酒精美惠子。

    东洋小鬼子方面也有这样的例子。

    后世臭名昭著的“梅机关”就是其中之一。

    “梅机关”成立于1939年,当时梅机关的创始人影佐真昭,他的明面身份就是东洋驻沪上领事馆副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