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九四零年,当德国出兵占领西欧的时候,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传统的殖民强国英、法、荷等国的力量变得薄弱;美国在这段时间内,又忙于支援抗德战争,无力东顾。

    日本军国主义认为,这是南进的好机会。一九四零年九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严重刺激了当时已确定扶英抗德的美国。美国对日本出台了一系列非常比较严厉的制裁措施。

    准备停止对日本钢铁、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出口。冻结日本在美资产等措施。美国的这番行动,迫使日本下定最后的决心,准备发动南进战略。

    一九四一年日本,在远东对苏作战取得了重大突破,将战线顺利推进到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一线。

    不过,日本在从三七年开始的对苏作战中,消耗也极其巨大。加上三七年两次在中国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作战,均损失惨重,因此,日本急需要大量的战争支援,来攻击国内已经高度战争化经济的企业生产需要。

    因为诸多原因的促使,日本此次南进计划的发动。比寻淮洲后世历史上来的跟早。一九四一年一月日美谈判开始前后,日本陆续占领整个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使之成为战略物资供应基地和南进跳板,进一步加剧了美日间的矛盾。美英等国强烈要求日本从中国东北、外蒙和苏联远东撤军并停止扩张。

    并且以停止对日本钢铁、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出口。冻结日本在美资产等手段相要挟,想迫使日本就范,同时从四零年一月份开始,美国已经开始用实际行动,大幅减少对日本的钢铁、石油资源的出口,迫使日本就范。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职。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日本海军大臣兼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

    山本于一九四零年下半年就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

    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一九四一年初,在一次由日本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

    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六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一九四零年七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一九四一年年初,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七月七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一九四一年初,日本入侵东南亚的反应。

    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

    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一九四一年六月的御前会议上,日本正式决定向美、英、荷开战。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日本海军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七月七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十二艘战列舰、两艘航空母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二百八十二架飞机被摧毁,一百一一架飞机被破坏,近六千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