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旗数万大军将整个松山城团团围困,就为拿下洪承畴,去了不是自寻死路吗?

    张若麒又问了几个总兵,谁愿护送粮草到松山堡?

    结果各人姿态各异,大同总兵王朴掏着耳朵,密云总兵唐通歪在椅子上打哈欠,蓟州总兵白广恩和山海关总兵马科,二人不约而同的低下头,打起了呼噜......

    几个文官也没办法,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监军张若麒心下犯愁,好在有徐煌的觉华岛大捷,报与朝廷想必圣上不会责备......

    就这样,督师杨绳武、监军张若麒、户部郎中沈廷扬三人各自书写奏疏,以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师。

    辽东战事,一直是大明的首要重任。

    北地没有大股流寇,沿途驿站相对完善,加上战报是前线督师与监军发出,规格超等,所以几封奏疏以迅捷之度,送往京师。

    但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并非一日送出八百里,只是号称,即便每个驿站都用快马拼命跑,一昼夜的极速只有三百里。

    从宁远到京师,陆路大约九百里,塘报三天才到。

    崇祯十五年二月初六,当捷报到达的当日,整个京师都轰动了。

    松锦大战后,明军屡屡战败,不仅在辽东,中原战况亦是不妙,因此每有捷报,兵部官员便大肆渲染,以安京师百姓之心。

    在兵部的安排下,宣捷人员如同新郎官,骑着大马沿棋盘街高声宣读捷音。

    当日京师上下,连日鞭炮雷响,士绅百姓欢庆,徐煌之名,首次在京师传播。

    辽东之战,崇祯皇帝时时挂怀于心,内心常常忧虑,前线大捷的消息传来后,立时龙颜大悦。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皇帝笑容满面,心情愉悦,专门召见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谕定有功官将封赏之事。

    “臣兵部职方司,钦命监军张若麒谨题,户部郎中沈廷扬奉旨北上运粮,至觉华岛乍遇建奴来袭,扬州卫指挥佥事徐煌,临危受命率江南官兵戮力捍御,斩获夷级三百二十级,大获全胜......”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于龙案旁,静读捷报。

    其实崇祯自己已经读了两遍,然按捺不住心中喜悦,又让王承恩再读两遍。

    这时,陈新甲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