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孚林非常庆幸,拨到自己手下五个新任试职御史,虽说脾气不同,最初也不是那么好带,但总算不是除却八股文,其余全都一窍不通,连历史断代都分不清楚的书呆子。←,.所以,当他们渐渐熟悉了工作,广东道的那些吏员也无不尽心竭力,一切都上了正轨,他这个掌道御史反而稍稍清闲了一些。于是,他反而有兴致去架阁库调阅三年来的各地灾情报告以及相应的救灾措施,打算从这上头挑挑刺。
广东道说是只管辖广东、应天府、直隶延庆州以及一部分卫所,但除此之外,天下各地的官员无不受到监察,上书弹劾全无限制,你想挑四川又或者云贵官员的刺,只要有消息,也未尝不可。尽管他更愿意做点踏踏实实的事,所以才给新人们找了那些费力不讨好却又不涨名声的活,可现如今评价科道,几乎都是冲着弹劾过什么权贵什么官员来的,他这个不大乐意乱喷人的,就决定实实在在找几个贪官污吏下手。
而此时此刻,他找到的目标不是别的,正是应天府。虽说把游七干掉了,但南京守备太监孟芳却还在任上,张丰与其较劲的结果,还在南京中城兵马司任职的潘二爷已经通过镖局的渠道送了过来,道是张丰虽说已经扳回了局面,怎奈如今的应天巡抚和南直隶巡按御史都是息事宁人的家伙,竟是一时半刻奈何孟芳不得,徽安票号和宁盛银庄支撑得有些辛苦,就连临淮侯李言恭也颇有微词。因此,在孟芳在南京的关系网上捋了捋,汪孚林便决定动手。
不过他着实难以亲自出马,让广东道的谁上更合适呢?
就在汪孚林在纸上写了孟芳这个名字,罗列出此人一条一条劣迹,以及勾结某些败类文官的事情,心中正沉吟的时候,郑有贵突然匆匆进了屋子,竟是顾不上行礼就来到他的身侧,弯下腰几乎贴着他的耳朵低声说道:“掌道老爷,有人在都察院门口声称是您家里人,有急事找。可小的觉着,那不像是您家里人。”
听到是自己家里出了什么急事,汪孚林不禁有些吃惊,可听到后半截时,他立刻镇定了下来,扫了郑有贵一眼后就问道:“为什么?”
“人好像是……宫里出来的内侍。”郑有贵不大确定地说了一句,却只见汪孚林立刻站起身来,他赶紧补充道,“但我也不能确定,毕竟那人穿的就是长班的衣裳,也有胡子,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像是公公,我只是那么觉得。从前,我家里远亲中出过当上司礼监奉御的大珰。”
“我知道了,此事你烂在肚子里,谁都不许说。”汪孚林不无谨慎地嘱咐道,见郑有贵把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似的,他再不迟疑,立刻往外走去。
等到出了都察院大门,他四下里一扫,正寻找郑有贵说的那个人,却只见有人迎上前来,果然面目陌生,从没见过。那人急急忙忙行过礼后,却是低着头道:“公子,家里出了点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远两步,容小的细禀如何?”
这人来人往的都察院大门口,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汪孚林瞥见有进进出出的御史朝自己这边看来,就不动声色地随着对方沿墙根走了十几步。当确定周围并无别人的时候,他就淡淡地问道:“说吧,冒充我家人特地来都察院找我,所为何事?”
“汪掌道,小的是司礼监张公公的人。”
司礼监有几个张公公,汪孚林不能确定,但他很确定,和自己打过交道的只有秉笔太监张宏一个,更不要说他还在南京和张宏的干儿子张丰有过交易。此时此刻,他的眼神一下子犀利了下来,却没有问对方有什么证据。毕竟,口说无凭这种道理,他不信张宏这么深资历的老太监还会不知道。下一刻,他就只见对方从怀中郑重其事地取出了一方银印,直接送到了他的面前。
而汪孚林伸手接过一看,立时就呆在了那儿,因为那银印上,赫然刻着绳愆纠谬四个字!作为一名光荣的监察御史,他当然明白这四个字的由来,这出自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中的尚书?冏命,但尚书之外,这四个字在历史上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成祖永乐年间,朱棣将刻有这四个字的银印赐给了蹇义、杨世奇、杨荣和金幼孜!眼前这一方银印摩挲得光润如新,他不确定是新的还是旧的,但却知道多半不应是假的。
“这是当初蹇尚书去世之后缴还的东西,一直都存在司礼监,由司礼监第二位秉笔太监保管。”来人却也不吝惜多解释两句,声音却非常低,“时过境迁这么多年,除却世代相传此物的秉笔,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大小也能做个证物。”
等到从汪孚林手中接还了这方银印,来人才继续说道:“张公公让我带话,皇上今日去西苑散心,结果被小人构陷,以至于太后大怒,召了首辅大人去乾清宫,要让首辅大人代皇上拟罪己诏。张公公知道汪掌道在首辅大人面前说得上话,所以方才请托。”
这简直是当我神仙啊!
汪孚林简直想当面喷张宏异想天开,可是,面对这个一本正经替张宏传命的中年内侍,他又没法这么说。而就在这时候,对方却又开口说道:“张公公说,如果汪掌道犹豫,就让我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说出来,毕竟,此事汪掌道也牵涉在内,本来就不能独善其身。”
见鬼,这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尽管汪孚林腹诽连连,可是,当这传话的真把万历皇帝在西苑发生的那档子囧事如实道来之后,他却呆若木鸡。虽说他因为知道某段历史,对朱翊钧这个薄情寡义,贪财如命,不负责任的万历皇帝非常不感冒,恨不得时刻躲远点,可平心而论,就这次的事件来说,小皇帝确实有点冤枉。当然,那只是有点,毕竟,他总不能因为别人一句话,就认为朱翊钧真的是什么也没做,而李太后纯粹是矫枉过正吧?
“张公公难道没替我想过,这种宫中的隐秘,我又是从哪得知的,又怎么去劝首辅大人?”
“这点张公公自然想过。汪掌道只管在都察院稍等片刻,想来内阁那边不用多久就会有人过来传你。太后娘娘之前气急之下,说过是你不该进呈市井闲书,以至于皇上乱了心性,首辅大人总要当面召见,训诫一番。”
广东道说是只管辖广东、应天府、直隶延庆州以及一部分卫所,但除此之外,天下各地的官员无不受到监察,上书弹劾全无限制,你想挑四川又或者云贵官员的刺,只要有消息,也未尝不可。尽管他更愿意做点踏踏实实的事,所以才给新人们找了那些费力不讨好却又不涨名声的活,可现如今评价科道,几乎都是冲着弹劾过什么权贵什么官员来的,他这个不大乐意乱喷人的,就决定实实在在找几个贪官污吏下手。
而此时此刻,他找到的目标不是别的,正是应天府。虽说把游七干掉了,但南京守备太监孟芳却还在任上,张丰与其较劲的结果,还在南京中城兵马司任职的潘二爷已经通过镖局的渠道送了过来,道是张丰虽说已经扳回了局面,怎奈如今的应天巡抚和南直隶巡按御史都是息事宁人的家伙,竟是一时半刻奈何孟芳不得,徽安票号和宁盛银庄支撑得有些辛苦,就连临淮侯李言恭也颇有微词。因此,在孟芳在南京的关系网上捋了捋,汪孚林便决定动手。
不过他着实难以亲自出马,让广东道的谁上更合适呢?
就在汪孚林在纸上写了孟芳这个名字,罗列出此人一条一条劣迹,以及勾结某些败类文官的事情,心中正沉吟的时候,郑有贵突然匆匆进了屋子,竟是顾不上行礼就来到他的身侧,弯下腰几乎贴着他的耳朵低声说道:“掌道老爷,有人在都察院门口声称是您家里人,有急事找。可小的觉着,那不像是您家里人。”
听到是自己家里出了什么急事,汪孚林不禁有些吃惊,可听到后半截时,他立刻镇定了下来,扫了郑有贵一眼后就问道:“为什么?”
“人好像是……宫里出来的内侍。”郑有贵不大确定地说了一句,却只见汪孚林立刻站起身来,他赶紧补充道,“但我也不能确定,毕竟那人穿的就是长班的衣裳,也有胡子,说话的声音也不大像是公公,我只是那么觉得。从前,我家里远亲中出过当上司礼监奉御的大珰。”
“我知道了,此事你烂在肚子里,谁都不许说。”汪孚林不无谨慎地嘱咐道,见郑有贵把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似的,他再不迟疑,立刻往外走去。
等到出了都察院大门,他四下里一扫,正寻找郑有贵说的那个人,却只见有人迎上前来,果然面目陌生,从没见过。那人急急忙忙行过礼后,却是低着头道:“公子,家里出了点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远两步,容小的细禀如何?”
这人来人往的都察院大门口,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汪孚林瞥见有进进出出的御史朝自己这边看来,就不动声色地随着对方沿墙根走了十几步。当确定周围并无别人的时候,他就淡淡地问道:“说吧,冒充我家人特地来都察院找我,所为何事?”
“汪掌道,小的是司礼监张公公的人。”
司礼监有几个张公公,汪孚林不能确定,但他很确定,和自己打过交道的只有秉笔太监张宏一个,更不要说他还在南京和张宏的干儿子张丰有过交易。此时此刻,他的眼神一下子犀利了下来,却没有问对方有什么证据。毕竟,口说无凭这种道理,他不信张宏这么深资历的老太监还会不知道。下一刻,他就只见对方从怀中郑重其事地取出了一方银印,直接送到了他的面前。
而汪孚林伸手接过一看,立时就呆在了那儿,因为那银印上,赫然刻着绳愆纠谬四个字!作为一名光荣的监察御史,他当然明白这四个字的由来,这出自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中的尚书?冏命,但尚书之外,这四个字在历史上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成祖永乐年间,朱棣将刻有这四个字的银印赐给了蹇义、杨世奇、杨荣和金幼孜!眼前这一方银印摩挲得光润如新,他不确定是新的还是旧的,但却知道多半不应是假的。
“这是当初蹇尚书去世之后缴还的东西,一直都存在司礼监,由司礼监第二位秉笔太监保管。”来人却也不吝惜多解释两句,声音却非常低,“时过境迁这么多年,除却世代相传此物的秉笔,其他人都不知道,所以大小也能做个证物。”
等到从汪孚林手中接还了这方银印,来人才继续说道:“张公公让我带话,皇上今日去西苑散心,结果被小人构陷,以至于太后大怒,召了首辅大人去乾清宫,要让首辅大人代皇上拟罪己诏。张公公知道汪掌道在首辅大人面前说得上话,所以方才请托。”
这简直是当我神仙啊!
汪孚林简直想当面喷张宏异想天开,可是,面对这个一本正经替张宏传命的中年内侍,他又没法这么说。而就在这时候,对方却又开口说道:“张公公说,如果汪掌道犹豫,就让我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说出来,毕竟,此事汪掌道也牵涉在内,本来就不能独善其身。”
见鬼,这又和我有什么关系?
尽管汪孚林腹诽连连,可是,当这传话的真把万历皇帝在西苑发生的那档子囧事如实道来之后,他却呆若木鸡。虽说他因为知道某段历史,对朱翊钧这个薄情寡义,贪财如命,不负责任的万历皇帝非常不感冒,恨不得时刻躲远点,可平心而论,就这次的事件来说,小皇帝确实有点冤枉。当然,那只是有点,毕竟,他总不能因为别人一句话,就认为朱翊钧真的是什么也没做,而李太后纯粹是矫枉过正吧?
“张公公难道没替我想过,这种宫中的隐秘,我又是从哪得知的,又怎么去劝首辅大人?”
“这点张公公自然想过。汪掌道只管在都察院稍等片刻,想来内阁那边不用多久就会有人过来传你。太后娘娘之前气急之下,说过是你不该进呈市井闲书,以至于皇上乱了心性,首辅大人总要当面召见,训诫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