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暗中协议
刘健府内,资历最高的刘健稳坐中间,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李东阳分坐两边,其余五位尚书和四位内阁阁臣分别坐在马文升和李东阳的后面。虽然朱厚照已经提高了内阁的地位了,更是在早朝的时候让内阁站在了六部之前,但是奈何内阁人数比不过六部,资历更是比不过六部,所以在实际之中现在两帮人还是平起平坐。
身为主人,刘健率先开口,“在做的也都是一起在朝为官多年了,也不用老夫一一介绍。而且再多的也都是聪明人,今天老夫请各位过来的目的你们心里都知道,好了,现在这里没有外人,太上皇和皇上的事情各位都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刘健说完,便闭目养神一般等着其他的人率先开言,不过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说话,睁开眼睛一看十一个人都在那里相互看着呢。
“呵呵,”看到这个样子,刘健自嘲的笑了笑,这才几年不当职自己就忘了这些人的心性了,“文叙啊,这里你最年轻了,你就先说说吧。”
随着刘健的话,众人的目光转移到了伦文叙的身上,这里要论年纪也就是伦文叙最年轻了,让他先说也合适。
在伦文叙边上的杨延和看到伦文叙有点发呆的样子,左手轻轻的拍了一下,“哦,哦。”伦文叙反应过来,看到这么多人的目光,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开口,其实观点他心里早就有了,而且几个月里也没有丝毫的变化,但是关键的是现在讨论的问题太过于重要了,事关先后两个皇帝,说错了一句话未来就不知道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影响,还在东宫的时候伦文叙做人和做事从来不去考虑那么多向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有朱厚照可以直接保护着他,外人也不会闲着没事去找他一个东宫詹士的麻烦,不过自从离开了东宫之后伦文叙成熟了很多,他已经学会了为官必备的技巧不乱说话了。
不过看今天这个样子,伦文叙也知道自己不说也是不可能的,几人糊弄不过去就只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现在蒙古当前,皇上一心处理战事而将国事暂时交给太上皇也情有可原,不过等战事结束之后,文叙希望国事还是交给皇上的好,皇上如果不亲自处理国事也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伦文叙说完,在其他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只不过是对伦文叙的勇气表示了倾配而已,还是在心里面的。
有了伦文叙的开头,其他人便慢慢的接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先是同样身为内阁大臣的杨延和和杨一清两人表达了和伦文叙差不多相同的观点。
他们两个人的话也没有让人感到意外,杨延和是朱厚照的岳丈,自然在什么时候都站在朱厚照的一边了,维护朱厚照的利益也就是维护他自己的利益了;而杨一清近年来的多次奖赏以及升迁都是和朱厚照不无关系的,刚刚脱离沙场两三年的杨一清还是偏向于朱厚照更多一点了。
杨延和和杨一清说完,众人将目光看向了身为内阁次辅的谢迁,这个时候按照顺序给他说话了,不过就在谢迁看了杨延和、杨一清两人一眼,嘴上冷哼了一声刚要说话的时候在另一边坐着的刘大夏却突然抢先一步说道,“刚才伦大人和两位杨大人的话大夏深表赞同,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皇上了就应该以大局为重,要不然“沙丘之祸”就在眼前了,所以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我也赞同让太上皇在战后将朝政交给皇上。”
得了,刘大夏这话更加的大胆,直接“沙丘之祸”都给说了出来了,明白无误的告诉所有人在这样下去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自己的观点。
在坐的刘健之外总共十一个重臣,此时除了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李东阳两人没有任何表示,户部尚书韩文、工部尚书曾鉴唯马文升马首是瞻,刑部尚书屠勋和礼部尚书焦芳像个打酱油的,内阁次辅谢迁生闷气之外已经有四个大臣表态支持朱厚照掌握大权了。
对于这个效果刘健还很满意,只见他在刘大夏说完之后也是一脸忧虑的说道:“大夏说的不无道理啊,国不可一ri无君,但国也不可有两君,考虑到太上皇身体不好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昏迷的事情,所以还是将国事交给当今圣上更好。”
刘健虽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了,但是他的影响力确实这些人之中最大的,果然他一说完,一直不说话的马文升第一次开口,而且一开口就将大事给定了下来,“嗯,刘阁老和大夏的话确实在理,这江山早晚是皇上的,趁着现在我们这帮老臣还行还能够为皇上担当点就多让皇上学点治国的经验,也免得以后出事。”
“我们和马尚书的想法一样。”韩文和曾鉴不愧是马文升的左膀右臂了,马文升一说完,两人立马表态。
随着刘健、马文升和韩文、曾鉴四人的表态,大势已定,礼部尚书焦芳和刑部尚书屠勋这两个打酱油的也回过神来了,赶紧表态支持。
在做十二个人,十一个人已经统一了观点,然后十一个人齐齐的将目光看向了内阁次辅谢迁了。
谢迁虽然是内阁次辅,但不说上面还有一个首辅呢,就是这里的任何一个人也不必他差了,既然其他人的意见都已经统一了,不管自己心里倒地是怎么想的,谢迁所能够选择的也只有一个,认同其他人的观点。
到了这个时候,刘健终于露出了笑容了,只要他统一了这里十二个人的意见了,那基本上就已经大事定矣,“呵呵,既然大家都这样想那就行了,老夫希望这场战事最后结果不管如何,大家都不要轻易的改变想法了。”
刘健府内,资历最高的刘健稳坐中间,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李东阳分坐两边,其余五位尚书和四位内阁阁臣分别坐在马文升和李东阳的后面。虽然朱厚照已经提高了内阁的地位了,更是在早朝的时候让内阁站在了六部之前,但是奈何内阁人数比不过六部,资历更是比不过六部,所以在实际之中现在两帮人还是平起平坐。
身为主人,刘健率先开口,“在做的也都是一起在朝为官多年了,也不用老夫一一介绍。而且再多的也都是聪明人,今天老夫请各位过来的目的你们心里都知道,好了,现在这里没有外人,太上皇和皇上的事情各位都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刘健说完,便闭目养神一般等着其他的人率先开言,不过等了一盏茶的功夫却发现没有一个人说话,睁开眼睛一看十一个人都在那里相互看着呢。
“呵呵,”看到这个样子,刘健自嘲的笑了笑,这才几年不当职自己就忘了这些人的心性了,“文叙啊,这里你最年轻了,你就先说说吧。”
随着刘健的话,众人的目光转移到了伦文叙的身上,这里要论年纪也就是伦文叙最年轻了,让他先说也合适。
在伦文叙边上的杨延和看到伦文叙有点发呆的样子,左手轻轻的拍了一下,“哦,哦。”伦文叙反应过来,看到这么多人的目光,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开口,其实观点他心里早就有了,而且几个月里也没有丝毫的变化,但是关键的是现在讨论的问题太过于重要了,事关先后两个皇帝,说错了一句话未来就不知道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多大的影响,还在东宫的时候伦文叙做人和做事从来不去考虑那么多向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有朱厚照可以直接保护着他,外人也不会闲着没事去找他一个东宫詹士的麻烦,不过自从离开了东宫之后伦文叙成熟了很多,他已经学会了为官必备的技巧不乱说话了。
不过看今天这个样子,伦文叙也知道自己不说也是不可能的,几人糊弄不过去就只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现在蒙古当前,皇上一心处理战事而将国事暂时交给太上皇也情有可原,不过等战事结束之后,文叙希望国事还是交给皇上的好,皇上如果不亲自处理国事也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伦文叙说完,在其他人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只不过是对伦文叙的勇气表示了倾配而已,还是在心里面的。
有了伦文叙的开头,其他人便慢慢的接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先是同样身为内阁大臣的杨延和和杨一清两人表达了和伦文叙差不多相同的观点。
他们两个人的话也没有让人感到意外,杨延和是朱厚照的岳丈,自然在什么时候都站在朱厚照的一边了,维护朱厚照的利益也就是维护他自己的利益了;而杨一清近年来的多次奖赏以及升迁都是和朱厚照不无关系的,刚刚脱离沙场两三年的杨一清还是偏向于朱厚照更多一点了。
杨延和和杨一清说完,众人将目光看向了身为内阁次辅的谢迁,这个时候按照顺序给他说话了,不过就在谢迁看了杨延和、杨一清两人一眼,嘴上冷哼了一声刚要说话的时候在另一边坐着的刘大夏却突然抢先一步说道,“刚才伦大人和两位杨大人的话大夏深表赞同,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皇上了就应该以大局为重,要不然“沙丘之祸”就在眼前了,所以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我也赞同让太上皇在战后将朝政交给皇上。”
得了,刘大夏这话更加的大胆,直接“沙丘之祸”都给说了出来了,明白无误的告诉所有人在这样下去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自己的观点。
在坐的刘健之外总共十一个重臣,此时除了吏部尚书马文升和内阁首辅李东阳两人没有任何表示,户部尚书韩文、工部尚书曾鉴唯马文升马首是瞻,刑部尚书屠勋和礼部尚书焦芳像个打酱油的,内阁次辅谢迁生闷气之外已经有四个大臣表态支持朱厚照掌握大权了。
对于这个效果刘健还很满意,只见他在刘大夏说完之后也是一脸忧虑的说道:“大夏说的不无道理啊,国不可一ri无君,但国也不可有两君,考虑到太上皇身体不好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昏迷的事情,所以还是将国事交给当今圣上更好。”
刘健虽然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了,但是他的影响力确实这些人之中最大的,果然他一说完,一直不说话的马文升第一次开口,而且一开口就将大事给定了下来,“嗯,刘阁老和大夏的话确实在理,这江山早晚是皇上的,趁着现在我们这帮老臣还行还能够为皇上担当点就多让皇上学点治国的经验,也免得以后出事。”
“我们和马尚书的想法一样。”韩文和曾鉴不愧是马文升的左膀右臂了,马文升一说完,两人立马表态。
随着刘健、马文升和韩文、曾鉴四人的表态,大势已定,礼部尚书焦芳和刑部尚书屠勋这两个打酱油的也回过神来了,赶紧表态支持。
在做十二个人,十一个人已经统一了观点,然后十一个人齐齐的将目光看向了内阁次辅谢迁了。
谢迁虽然是内阁次辅,但不说上面还有一个首辅呢,就是这里的任何一个人也不必他差了,既然其他人的意见都已经统一了,不管自己心里倒地是怎么想的,谢迁所能够选择的也只有一个,认同其他人的观点。
到了这个时候,刘健终于露出了笑容了,只要他统一了这里十二个人的意见了,那基本上就已经大事定矣,“呵呵,既然大家都这样想那就行了,老夫希望这场战事最后结果不管如何,大家都不要轻易的改变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