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凌空飞渡“瞿昙河”后,与圣众进入跋耆国境,沿根德格河东岸向西北游化。在拘利村的树林里,佛对比丘们说:“有四种深奥的佛法,一是圣戒,二是圣定,三是圣慧,四是圣解脱,这四圣法微妙难懂,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因为不懂四圣法,所以才会在生死长夜中流转不休。”随即说偈赞颂道:“戒定慧解上,唯佛能分别,离苦而化彼,令断生死习。”
说戒、定、慧、无上解脱之道,是我成佛时亲自验证过的,我成佛后为比丘们宣说四圣法,为的是使你们断除生死之根。
佛在拘利村随意小住后,来到那陀村揵稚处。揵稚另译楗椎,是可供敲击发声的器具,主要用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按照律典,凡是能发出声响集合大众者,如瓦、木、铜、铁等物皆可称为揵稚。佛世时,除了法会等需要敲钟集合之外,平常是不敲钟的。因为每日午后至天刚亮时,僧众都要坐禅修行,佛教道场不许喧哗或者发出噪音,是真正的寂静禅林。
佛在这里答阿难问,为当地562名已故的佛教居士授记。佛说其中12人断除五下分结,成阿那含,命终生天,就在天上般涅槃,不会再来人间受生;50人断除三结,婬怒痴淡薄,成斯陀含,再来人间一次就会解脱生死;500人断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道,必定成道,人天往来七次就解脱了。
佛世时有信徒命终,四众弟子没有敢妄言去处,或笼统说为“圆寂”者。即便阿难尊者也要问佛,说某某命终,不知当生何趣,为何受生,后世如何?佛凭逝者各自情况分别记说,或往生各趣,或入涅槃,结局都不一定。涅槃旧译灭度,新译圆寂,意思是圆满的寂灭,圆满即无漏,不受后有,特指无余涅槃或大涅槃。
佛说:“有生就会有死,本是世间平常之事,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要是每个人死了都来问我,那不是扰乱吗?现在应该教你用法镜来自我对照,使圣弟子知道所生何处,与三恶道绝缘,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定究竟解脱,也能为他人说类似之事。所谓法镜就是四不坏净。
一是欢喜信佛,圣弟子对于佛最初所得正觉坚信不移,坚信释尊是十号具足的如来佛,是如来出世;二是欢喜信法,坚信佛法能现前断除烦恼,不须等待其他时间,现在即可开悟达到正觉,为智者所奉行;三是欢喜信僧,坚信圣众心地善良,团结友善,所作所为朴实正直,不阿谀奉承,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所谓四双八辈,是佛的贤圣徒众,最值得恭敬,是世人的福田;四是欢喜信戒,坚信佛教戒律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智者才肯奉行,由持戒而得正定。这就是法镜,能使佛弟子知道所生之处!”
从前,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住在鞞纽多罗村北身恕林中,为当地的婆罗门长者说自通之法。
佛说:“何为自通之法呢?我要说的是圣弟子应该这样学:‘我要这样想,如果有人要杀我,这是我所不喜欢的,我不想被杀,别人和我一样也不想被杀,我怎能杀他呢?’有了如此觉悟,于是甘受不杀生戒,不乐杀生;同样,我不喜欢别人偷我的财物,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偷别人财物呢?因此受持不偷盗戒,不乐于偷盗;我不喜欢别人侵犯我的妻女,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侵犯别人妻女呢?因此受持不邪婬戒;我不喜欢被别人欺骗,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欺骗别人呢?因此受持不妄语戒;我不喜欢别人离间我的亲友,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离间别人的亲友呢?因此受持不两舌戒;我不喜欢被人粗言辱骂,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辱骂别人呢?因此受持不恶口戒;我不喜欢听别人乱说空话、废话、坏话,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对别人说绮饰坏语呢?因此受持不绮语戒。这是七种圣戒,再加上对于佛法僧有坚固不坏的清净信心,便是四不坏净成就。
观察自己具备了四不坏净成就,现前便可以自己记说,我已经彻底断除三恶道,证得须陀洹,永远不会再起恶念,堕入恶趣了,决定走向正觉,顶多于人天两道往来受生七次,便可最终灭苦!”
所谓自通之法也叫法镜,俗称换位思考。因为当时尚未制定酒戒,所以佛为婆罗门长者说了七种圣戒,不犯杀、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加上佛法僧便是四不坏净成就,谁做到谁就可以说我是初果人。佛与圣徒都是悟道后自记悟道的,在祇园等地,以及在涅槃前,佛都教人对照“法镜”,以法为鉴给自己授记。如佛让达磨提离自记阿那含果,让波罗柰的婆薮长者自记阿那含果,让王舍城树提长者之孙长寿童子自记斯陀含果,让那梨聚落的耶输长者自记阿那含果,让迦毗罗卫的释氏沙罗自记斯陀含果;阿那律让瞻婆国摩那提那长者自记阿那含果,阿难让给孤独长者自记须陀洹果等等。
佛与五百比丘在那陀村随意小住,即向毗舍离城行脚游化,午后来到城外不远处,看见道边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有荫凉,便到树下趺坐休息。
毗舍离城有位庵罗园主,人称庵罗女、柰女,此女本是受持三归五戒的初果优婆夷,只可惜人好名声不好。据说在毗舍离国王的院子里,有一棵天然生长的柰树,果实特别大,又好看又好吃,国王非常喜欢,只有自己与宫中尊贵的美人才可以品尝。城里有位大梵志,无论财富还是才智,都是举国无双的,是最受国王器重的宠臣。有一次,国王请他吃饭,饭后特别开恩,赏赐给他一个柰子。梵志觉得非常好吃,便向国王要了一棵小苗,回家栽种,精心伺候了三年,才结出果实,虽说又大又好看,但却苦涩难吃。以为是土地贫瘠,就用牛奶浇灌,次年果然结出了甜果。后来树干上生出一个瘤子,瘤子上又生出一个树枝,树枝向上生长超出了树冠,离地七丈时,树梢又分出几棵树枝,枝杈间形成一个蓄水池,池上分枝形成偃盖,花好叶茂胜过本树。梵志上树查看,发现一池清水中竟然有一个女婴。梵志把她抱回家中,当作亲生女儿养大,取名就叫柰女。柰女天生丽质,美貌无双,天下闻名。十五岁时,有七位国王同时来到柰女家,争着要娉她为夫人。
大梵志不知如何是好,就在园中架起高楼,将柰女关在楼上,对七王说:“这孩子是柰树的女儿,不是我亲生的。我也不知道她是天神龙女,还是妖精鬼魅。我现在把她放在楼上,你们自己商量商量,谁应该得到她,谁就娶回家去,我不会限制!”七大国王自然是各不相让,争论到天黑也没有什么结果。
夜深人静时分,萍沙王从暗洞里摸上楼去,与柰女有了一夜情,明晨留下一颗刻着自己名字的金指环,作为信物,然后对其他六位国王说:“柰女我已经得到了,与凡人没什么两样,我不娶她了!”七王于是扬长而去。
第二年,柰女生下一个男孩儿,孩子出生时,怀里还抱着药针药囊。外公说:“这是瓶沙王的儿子,天生带着医疗器械,将来必然是一位医王!”就给孩子取名叫做耆婆,意为救命延寿,简称寿命。耆婆八岁时,被一些小孩儿骂为“无父之子,婬女所生!”婬女的骂名也便由此而来。
耆婆回家问母亲,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萍沙王。耆婆带着萍沙王留给母亲的金指环,到王舍城认父,被萍沙王立为太子。二年后,新太子阿阇世出生,耆婆辞去太子名位,专心学习医术。在王舍城有耆婆伽梨园,在毗舍离有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都是他的庄园,也是佛僧常来常往之地。后来,佛还亲自为庵罗女正名,说她不是婬女,而是因为宿业受了诽谤。
庵罗女听说佛来了,便驱车出城迎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说戒、定、慧、无上解脱之道,是我成佛时亲自验证过的,我成佛后为比丘们宣说四圣法,为的是使你们断除生死之根。
佛在拘利村随意小住后,来到那陀村揵稚处。揵稚另译楗椎,是可供敲击发声的器具,主要用作报时、报警、集合的信号。按照律典,凡是能发出声响集合大众者,如瓦、木、铜、铁等物皆可称为揵稚。佛世时,除了法会等需要敲钟集合之外,平常是不敲钟的。因为每日午后至天刚亮时,僧众都要坐禅修行,佛教道场不许喧哗或者发出噪音,是真正的寂静禅林。
佛在这里答阿难问,为当地562名已故的佛教居士授记。佛说其中12人断除五下分结,成阿那含,命终生天,就在天上般涅槃,不会再来人间受生;50人断除三结,婬怒痴淡薄,成斯陀含,再来人间一次就会解脱生死;500人断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道,必定成道,人天往来七次就解脱了。
佛世时有信徒命终,四众弟子没有敢妄言去处,或笼统说为“圆寂”者。即便阿难尊者也要问佛,说某某命终,不知当生何趣,为何受生,后世如何?佛凭逝者各自情况分别记说,或往生各趣,或入涅槃,结局都不一定。涅槃旧译灭度,新译圆寂,意思是圆满的寂灭,圆满即无漏,不受后有,特指无余涅槃或大涅槃。
佛说:“有生就会有死,本是世间平常之事,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要是每个人死了都来问我,那不是扰乱吗?现在应该教你用法镜来自我对照,使圣弟子知道所生何处,与三恶道绝缘,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定究竟解脱,也能为他人说类似之事。所谓法镜就是四不坏净。
一是欢喜信佛,圣弟子对于佛最初所得正觉坚信不移,坚信释尊是十号具足的如来佛,是如来出世;二是欢喜信法,坚信佛法能现前断除烦恼,不须等待其他时间,现在即可开悟达到正觉,为智者所奉行;三是欢喜信僧,坚信圣众心地善良,团结友善,所作所为朴实正直,不阿谀奉承,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所谓四双八辈,是佛的贤圣徒众,最值得恭敬,是世人的福田;四是欢喜信戒,坚信佛教戒律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智者才肯奉行,由持戒而得正定。这就是法镜,能使佛弟子知道所生之处!”
从前,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住在鞞纽多罗村北身恕林中,为当地的婆罗门长者说自通之法。
佛说:“何为自通之法呢?我要说的是圣弟子应该这样学:‘我要这样想,如果有人要杀我,这是我所不喜欢的,我不想被杀,别人和我一样也不想被杀,我怎能杀他呢?’有了如此觉悟,于是甘受不杀生戒,不乐杀生;同样,我不喜欢别人偷我的财物,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偷别人财物呢?因此受持不偷盗戒,不乐于偷盗;我不喜欢别人侵犯我的妻女,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侵犯别人妻女呢?因此受持不邪婬戒;我不喜欢被别人欺骗,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欺骗别人呢?因此受持不妄语戒;我不喜欢别人离间我的亲友,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离间别人的亲友呢?因此受持不两舌戒;我不喜欢被人粗言辱骂,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辱骂别人呢?因此受持不恶口戒;我不喜欢听别人乱说空话、废话、坏话,别人也和我一样,我怎能对别人说绮饰坏语呢?因此受持不绮语戒。这是七种圣戒,再加上对于佛法僧有坚固不坏的清净信心,便是四不坏净成就。
观察自己具备了四不坏净成就,现前便可以自己记说,我已经彻底断除三恶道,证得须陀洹,永远不会再起恶念,堕入恶趣了,决定走向正觉,顶多于人天两道往来受生七次,便可最终灭苦!”
所谓自通之法也叫法镜,俗称换位思考。因为当时尚未制定酒戒,所以佛为婆罗门长者说了七种圣戒,不犯杀、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加上佛法僧便是四不坏净成就,谁做到谁就可以说我是初果人。佛与圣徒都是悟道后自记悟道的,在祇园等地,以及在涅槃前,佛都教人对照“法镜”,以法为鉴给自己授记。如佛让达磨提离自记阿那含果,让波罗柰的婆薮长者自记阿那含果,让王舍城树提长者之孙长寿童子自记斯陀含果,让那梨聚落的耶输长者自记阿那含果,让迦毗罗卫的释氏沙罗自记斯陀含果;阿那律让瞻婆国摩那提那长者自记阿那含果,阿难让给孤独长者自记须陀洹果等等。
佛与五百比丘在那陀村随意小住,即向毗舍离城行脚游化,午后来到城外不远处,看见道边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有荫凉,便到树下趺坐休息。
毗舍离城有位庵罗园主,人称庵罗女、柰女,此女本是受持三归五戒的初果优婆夷,只可惜人好名声不好。据说在毗舍离国王的院子里,有一棵天然生长的柰树,果实特别大,又好看又好吃,国王非常喜欢,只有自己与宫中尊贵的美人才可以品尝。城里有位大梵志,无论财富还是才智,都是举国无双的,是最受国王器重的宠臣。有一次,国王请他吃饭,饭后特别开恩,赏赐给他一个柰子。梵志觉得非常好吃,便向国王要了一棵小苗,回家栽种,精心伺候了三年,才结出果实,虽说又大又好看,但却苦涩难吃。以为是土地贫瘠,就用牛奶浇灌,次年果然结出了甜果。后来树干上生出一个瘤子,瘤子上又生出一个树枝,树枝向上生长超出了树冠,离地七丈时,树梢又分出几棵树枝,枝杈间形成一个蓄水池,池上分枝形成偃盖,花好叶茂胜过本树。梵志上树查看,发现一池清水中竟然有一个女婴。梵志把她抱回家中,当作亲生女儿养大,取名就叫柰女。柰女天生丽质,美貌无双,天下闻名。十五岁时,有七位国王同时来到柰女家,争着要娉她为夫人。
大梵志不知如何是好,就在园中架起高楼,将柰女关在楼上,对七王说:“这孩子是柰树的女儿,不是我亲生的。我也不知道她是天神龙女,还是妖精鬼魅。我现在把她放在楼上,你们自己商量商量,谁应该得到她,谁就娶回家去,我不会限制!”七大国王自然是各不相让,争论到天黑也没有什么结果。
夜深人静时分,萍沙王从暗洞里摸上楼去,与柰女有了一夜情,明晨留下一颗刻着自己名字的金指环,作为信物,然后对其他六位国王说:“柰女我已经得到了,与凡人没什么两样,我不娶她了!”七王于是扬长而去。
第二年,柰女生下一个男孩儿,孩子出生时,怀里还抱着药针药囊。外公说:“这是瓶沙王的儿子,天生带着医疗器械,将来必然是一位医王!”就给孩子取名叫做耆婆,意为救命延寿,简称寿命。耆婆八岁时,被一些小孩儿骂为“无父之子,婬女所生!”婬女的骂名也便由此而来。
耆婆回家问母亲,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萍沙王。耆婆带着萍沙王留给母亲的金指环,到王舍城认父,被萍沙王立为太子。二年后,新太子阿阇世出生,耆婆辞去太子名位,专心学习医术。在王舍城有耆婆伽梨园,在毗舍离有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都是他的庄园,也是佛僧常来常往之地。后来,佛还亲自为庵罗女正名,说她不是婬女,而是因为宿业受了诽谤。
庵罗女听说佛来了,便驱车出城迎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