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想培养罗睺罗,引导他早日得道。罗睺罗是佛的独生子。创教佛均非童真入道,都曾娶妻生子,之后才出家成佛。佛在祇园时,比丘们午饭后聚在讲堂,听佛说过去七佛因缘。佛说七佛各有一子:“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弃佛有子名曰无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觉,拘留孙佛有子名曰上胜,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导师,迦叶佛有子名曰进军,今我有子名曰罗睺罗。”

    佛子罗睺罗童真入道,爱开玩笑戏弄人,有时怕别人打搅佛,故意支走来访者。佛住王舍城竹林迦兰哆园,平旦入城乞食,饭后顺路去温泉林中看儿子。罗睺罗遥见佛来,便上前接过衣钵,铺好座具,为佛汲水洗足。

    佛坐下后洗了脚,将脚盆里的水倒掉一大半,指着盆里的残水问罗云:“你看到这点水了吗?”罗云说看到了!佛说:“故意妄语不知羞愧的人,他在佛道修养上就像这点水一样少!”说完,佛将残水倒掉,说:“故意妄语不知羞愧的人,他在佛道修养上会一点也不剩!”说完,佛将脚盆扣在地上,说:“故意妄语不知羞愧的人,他在佛道修养上犯了颠覆性的错误!”最后,佛将脚盆正当过来,口朝上放在地上,说:“故意妄语不知羞愧的人,他在佛道修养上就像这个空盆子一样不会有结果!”

    接着,佛又打了几个比方,譬如国王驱使大象冲锋陷阵,大象无所顾忌就会无恶不作,故意妄语,不知羞愧的人也是这样,教导罗云不可戏笑妄言,凡有所作皆应“照照镜子”看看是否清净。要通过自我观察反省,检讨身口意将要作的,正在作的和已经作的,不管是为谁作的,只要是不净的不善的就舍弃,只受持善的清净的。如果发现有错误,就要向善知识或梵行人真心坦白,忏悔过错,要小心谨慎,切勿掩饰缺点和错误。

    后来,罗睺罗随佛来到祇园精舍,正式向佛求法,表示闻法后独自到闲静处专精思惟,心不放逸修持梵行,现世便解脱生死,不再转世受身。

    佛观察罗云心解脱、慧解脱的条件还不成熟,不能承受增上心法而成就四禅,就让他先给信众讲课,讲关于五受阴的学说,为修习禅定,成就身证打好基础。

    所谓心解脱未成熟,是指心有欲爱、嗔恚、伤害之念,无法成就九次第定。佛在教授弥醯比丘消除此三念时讲过,先学五法,即亲近善知识,受持学戒,论圣论,常精进,修智慧;再修四法,包括修恶露观令断**,消除我慢,修慈心观令断嗔恚,修呼吸观令断乱念,修无常想令断我慢。这样就能成就心解脱了。

    罗睺罗为人演说五受阴后,佛又让他讲六入处,再让他讲因缘法。之后,让他将以上所说的各种方法,独自在静处做专精思惟,观察其中含义。罗睺罗经过思惟观察,认识到这些方法都能通向涅槃,达到解脱。

    佛看他打通了思想理路,解脱条件已经成熟,就教他如实观察六根对六尘生六识,譬如眼见色生眼识,根尘识三者相结合而生眼触,由六触生六受,由六受生六想、六思、六爱,如此这般,一切法无我无常的真相。

    罗睺罗接受佛的教诲,独自住在静处专精思惟,心不放逸,开始了禅定解脱的精勤修炼。他是童真入道,越年轻越容易成就九次第定,作俱解脱阿罗汉。只有修成灭尽定,达到心解脱、智慧解脱,如实自知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才是梵行具足,学佛才算毕业。所以年轻人要修就修个全科的。

    这天清晨,佛带罗睺罗入城乞食,途中右转身回顾罗云说:“你现在应当观察色身,以及受想行识,都是变化无常的!”

    佛说过,五阴之身就像拴狗的柱子,众生认不清五阴真相,就像“狗子系柱”一样,长夜围绕自身这个“柱子”轮回转圈儿,不得解脱。

    罗睺罗想,佛在进城乞食时对我耳提面命,必有原因,应该放弃乞食,马上返回精舍。于是他半路返回祇园,放下衣钵,来到一棵树下,坐观身口意,思维五阴无常法。

    佛乞食归来,在祇园里独自经行,渐渐走到罗睺罗跟前,说:“你应该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忧愁都会消除;还应该修行恶露不净想,从头至足观想三十六物,是从父精母血等污秽的阴液中产生的,没有一样是可贪恋的,都是假的,都不长久,都归于空,以消除所有贪欲;修行慈心,消除所有嗔恚;修行悲心,消除所有伤害的心;修行喜心,消除所有嫉妒的心;修行护心,通过禅定护持正念,消除所有骄慢,对一切众生有慈悲喜护之心,心量遍满十方。要像大地、水、火、风那样修心,地水火风不管干净与否都能承受,不会产生增减之心,不会说这个好那个丑。要以慈悲喜护的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样修行就能消除骄慢的习气了!”说完这些话,佛就转身离去,回到静室。

    佛成道前得益于安般,悟道后依然常修安般。安般是梵语“安那般那”的略译,安那意为入息,般那意为出息。佛说:“当修行…广布一法,所谓念安般,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念安般就是坐禅数出入息,以一呼一吸为一息,数至十息一甩,从头再数,用这个办法把心拴住,免得散乱,只需一门深入,日久功深就能入定,发起神通,修成正果,解脱生死。

    佛说阿罗汉以专精为得力,也称赞专精之力。精进力在本质上就是专精,所谓法贵精专,就是一门深入。要像挖井一样,不挖出水来,不换地方。

    佛在拘萨罗国,住在一奢能伽罗林中时,便曾经坐禅两个月专修安般。僧团发生了比丘因修不净观,厌世寻死的事件之后,也教僧众多修安般。

    那时候,佛在负弥城外跋求摩河畔,住在萨罗村的梨树林中。佛以慧眼观察,发现往世有五百个猎人在阿练若处合伙杀了一群鹿,由此恶业堕落三恶道久久受苦,转生为人以后出家学佛,往世杀鹿的余报已经成熟,因为是自作自受,佛也救不了,所以要在半个月里互相杀害。其中既有证果者,也有凡夫僧。凡夫如果不离爱欲,死后必堕恶道。如能多修不净观厌离**,便可往生天上。

    佛想:“他们随我出家,我应当教他们修行不净观,使他们往生善处乃至天上。”为此,佛以慈悲为怀,教导他们修行不净观,说比丘多修不净观可以获得大果报大福利。本意上并不想教他们寻死。

    比丘们修行不净观后,在业力的驱使下悲观厌世,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上吊、跳崖,有自杀者,也有求人杀我者。

    有个比丘找到鹿林梵志子说:“大贤,你能杀我的话,衣钵归你!”鹿林便将其杀害,到河边洗刀时,心里疑惑自己是不是犯罪了。这时,天魔在空中鼓励他说:“善哉善哉,贤首,你有无量功德,能令沙门释子持戒有德者,未得度者得度了,未解脱者解脱了,未休息者休息了,未涅槃者涅槃了,衣钵杂物都归你了,你做的都是有长远利益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