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蝉鸣方觉夏深。

    蔺远近近日给秦书带来了新的消息:王希孟已有月余未入宫。

    秦书心里猜测,或许王希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绘制《千里江山图》了。

    自从那件事过后,她的心绪便颇不宁静,仿若时时刻意忘记去想王希孟的事。总觉距离那一天还远,却不自知已经悄然而至。

    她犹豫二三,命丫鬟准备了些珍贵的补品,还是决定去探望看看他。

    自上次路炳章大闹秦宅后,两人已有月余未见。再次相见,俱是心照不宣的避而不谈此前种种。言语间又回到了初遇时的客气。

    秦书在现世研究室输录关于《千里江山图》的数据资料时,作为理工科的她虽然对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有着大致的概念,也清楚明白11米长的数据对比一幅普通画作的大小来说有多壮观。

    但概念是一回事,实际亲眼见到又是一回事。

    秦书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才道:“这么大?”

    王希孟挠挠头道:“是啊。书房明显不够用了,花了两天把厅堂改造成了书房。”

    秦书近上前去,发现墨稿已经完成,水墨山水一笔一画煞是精细无比,不由感叹道:“这得画多久啊。”

    实则是一个感叹句,但王希孟还是很快给了她答复,“不多不少,三十七天。”

    对数字向来敏感的她,陡然发现精确数字的可怕性。又注意到了另一旁的桌子上的瓶瓶罐罐,问道:“那你现下是在做什么?”

    王希孟顺着她的目光,“你说这个啊,这是在制胶矾水,为了之后固定颜料用的。”

    秦书诧异道:“连绘画所需的材料都需要你自己制作么?”

    “当然了,这个步骤对于每个画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从一旁的桌面上取来一块“石头”,说道:“就好比这个,它到不同的画者手里,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从研磨到使用,不同的人用的方法不一样,做到的程度不一样。”

    秦书拾起桌上的其中一块,拿在手里仔细掂量。果然如同记载,《千里江山图》无一处用水色,也未用任何合成的颜色。用的颜料材质说高端点是宝石,说严肃点是矿物质。

    但在她此前的认知里,这些颜料材料应该是都已由旁人备好,画家直接使用就成,他只用专心钻研如何构图以及如何上色。但事实上居然还得自己制作......

    她对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如何变成绘画用的颜料而好奇了起来,“可这样一块石头,你要如何将它变为你用的颜料呢?”

    “我演示给你看看?”王希孟从她手中接过一块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先拿起榔头将其敲碎,接着放进器具里细细磨碎,“每块石头上会有很多的杂质,所以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的精华部分筛选出来。”

    秦书心道,这大概就是矿物质的提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