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些对黄月英来说也不重要,因为在李易称赞她的时候,黄月英的目光就已经定格在李易的身上了。
且不说没有李易,她自己根本不会想到造纸这件事情,就算是想到,并且做出来了,也只是供给夫家使用,世人最多也只是记得她一个名字罢了,甚至连她是谁都不知道,又如何会有这许多赞许?
这让黄月英不由想到了初见李易之时,李易承诺她的那些话,一时间眼眸子里几乎都要沁出水来了。
好在,黄月英知道场合,而且李易名义上还是她师父呢,赶忙收敛情绪,福了一福,低着头柔声道:“师父过奖,贾贾先生过奖,纸张制作之法乃是师父所述,月英所做的,不过是依照师父的交代按图索骥罢了,实在当不得如此赞誉。”
黄月英这番不骄不躁,温婉依然的应对,让许多人不由得再高看了她几分,再次羡慕黄承彦之余,也是感慨李易的好眼光。
因为李易时常将黄月英带在身边,露脸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为了避免让一些二愣子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将来闹得大家难看,李易干脆主动让人对外散布了一些他与黄月英只见的小道消息,因此,莫说李易身边常常接触的人,就连刚到不久的糜芳都知道黄月英其实是李易的内人。
郭嘉上前一步,拱手笑道:“主公,有此纸张问世,将来普及天下必然是早晚之事,所以,嘉斗胆请主公为其命名,好让世人知其渊源。”
众人也觉得理当如此,纷纷看向李易,不过李易摩挲着纸张,沉吟片刻,却是忽然笑道:“此事不急,将来有闲暇再议。”
见有人还想再进言,李易解释道:“如今纸张只有这一处工坊,虽然成本低廉,但碍于人手,材料,所以每日所产终归有限,仅仅宛城自用尚难保证,所以暂时不考虑对外出售。”
诸葛玄忍不住道:“纸张一旦使用,虽然不对外出售,除非主公下严令,否则多少肯定会有外传啊。”
李易哈哈一笑,道:“无妨,些许外传罢了,旁人手中纵然有几那么张,又有何大用,不过是白白眼热,难不成还会因此向南阳信举兵?”
听到李易这半调侃的话,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没错,纸张的利益确实挺大的,但要说因为这就发动战争,就目前来看,还是有些太夸张了。
不过,这其中唯一的客人,且是商人身份的糜竺却是忽然忍叫道:“襄侯,这……怕是不妥!”
在众人都明显吹捧李易的时候,糜芳的声音明显有些突兀,顿时吸引了许多的目光,而糜竺被这么多人一看,登时也感觉有些不太对,感觉自己逾越了,可话已经出口,他总不能吞回去吧?
而且,因为商人身份,李易麾下虽然整体性格还算不错,但也是有个别人对商人出身
的糜芳不是太喜欢的,比如蔡邕诸葛玄就是其中代表,只是碍于李易的缘故,纵然不喜,也不能说。
糜芳对于这些情况也隐约有所察觉,他倒没啥抱怨的,毕竟人家不是大儒就是名师,这年头商人的身份低贱,看不起他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就更加后悔方才的失言了。
不过李易眼中却是有光泽闪过,他方才对众人是那么说的,其实,也有着他自己的心思。
李易不给纸张命名,并不是出于什么大方面的考虑,不过是一点点的私心罢了。
最初李易琢磨着,等纸张出现之后,命名为“襄侯纸”,以此拉宣扬他的名声,效果绝对是好得很。
但从扬州回来,昨天黄月英告诉他,低成本的纸张已经可以生产,只待具体工序优化就可建造大工坊量产,当时李易对黄月英的效率感到震惊,他虽然对黄月英充满信心,却也没想到她的效率这么高。
且不说没有李易,她自己根本不会想到造纸这件事情,就算是想到,并且做出来了,也只是供给夫家使用,世人最多也只是记得她一个名字罢了,甚至连她是谁都不知道,又如何会有这许多赞许?
这让黄月英不由想到了初见李易之时,李易承诺她的那些话,一时间眼眸子里几乎都要沁出水来了。
好在,黄月英知道场合,而且李易名义上还是她师父呢,赶忙收敛情绪,福了一福,低着头柔声道:“师父过奖,贾贾先生过奖,纸张制作之法乃是师父所述,月英所做的,不过是依照师父的交代按图索骥罢了,实在当不得如此赞誉。”
黄月英这番不骄不躁,温婉依然的应对,让许多人不由得再高看了她几分,再次羡慕黄承彦之余,也是感慨李易的好眼光。
因为李易时常将黄月英带在身边,露脸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为了避免让一些二愣子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将来闹得大家难看,李易干脆主动让人对外散布了一些他与黄月英只见的小道消息,因此,莫说李易身边常常接触的人,就连刚到不久的糜芳都知道黄月英其实是李易的内人。
郭嘉上前一步,拱手笑道:“主公,有此纸张问世,将来普及天下必然是早晚之事,所以,嘉斗胆请主公为其命名,好让世人知其渊源。”
众人也觉得理当如此,纷纷看向李易,不过李易摩挲着纸张,沉吟片刻,却是忽然笑道:“此事不急,将来有闲暇再议。”
见有人还想再进言,李易解释道:“如今纸张只有这一处工坊,虽然成本低廉,但碍于人手,材料,所以每日所产终归有限,仅仅宛城自用尚难保证,所以暂时不考虑对外出售。”
诸葛玄忍不住道:“纸张一旦使用,虽然不对外出售,除非主公下严令,否则多少肯定会有外传啊。”
李易哈哈一笑,道:“无妨,些许外传罢了,旁人手中纵然有几那么张,又有何大用,不过是白白眼热,难不成还会因此向南阳信举兵?”
听到李易这半调侃的话,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没错,纸张的利益确实挺大的,但要说因为这就发动战争,就目前来看,还是有些太夸张了。
不过,这其中唯一的客人,且是商人身份的糜竺却是忽然忍叫道:“襄侯,这……怕是不妥!”
在众人都明显吹捧李易的时候,糜芳的声音明显有些突兀,顿时吸引了许多的目光,而糜竺被这么多人一看,登时也感觉有些不太对,感觉自己逾越了,可话已经出口,他总不能吞回去吧?
而且,因为商人身份,李易麾下虽然整体性格还算不错,但也是有个别人对商人出身
的糜芳不是太喜欢的,比如蔡邕诸葛玄就是其中代表,只是碍于李易的缘故,纵然不喜,也不能说。
糜芳对于这些情况也隐约有所察觉,他倒没啥抱怨的,毕竟人家不是大儒就是名师,这年头商人的身份低贱,看不起他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就更加后悔方才的失言了。
不过李易眼中却是有光泽闪过,他方才对众人是那么说的,其实,也有着他自己的心思。
李易不给纸张命名,并不是出于什么大方面的考虑,不过是一点点的私心罢了。
最初李易琢磨着,等纸张出现之后,命名为“襄侯纸”,以此拉宣扬他的名声,效果绝对是好得很。
但从扬州回来,昨天黄月英告诉他,低成本的纸张已经可以生产,只待具体工序优化就可建造大工坊量产,当时李易对黄月英的效率感到震惊,他虽然对黄月英充满信心,却也没想到她的效率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