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典韦之外,其他方向也陆续传来了不少的消息。
首先自然是豫州方面。
刘繇终于与孔融见面了,但彼此却完全没有相聚的欢喜,因为李易的动作太大,太快,让他们全都蒙了。
原本孔融是将刘繇当做救命稻草的,结果刘繇刚进豫州,名声就被李易给搞臭了,甚至还是李易进攻豫州的借口,于是短短几天时间,刘繇就从德高望重的汉室宗亲成为了豫州最不受欢迎的存在,这直接从根本上打乱了孔融的计划。
而刘繇本人受到的打击更大,他虽然早就知道此行不易,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但即便如此,他也是揣着一腔壮志来的,奈何一腔壮志还未展露,就被一盆冰水浇了个透心凉。
如今谯县那边主要就是两个声音,一种是以原本豫州本地官员为首,他们认为应该以和为贵,与李易好好谈一谈,至于具体应该怎么谈,最后谈成什么样子,那都不重要,反正只要别打仗,其他一切都好说。
从实际效果来说,这种立场可以理解为投降派。
持这个观点的人占据了豫州官员的绝大多数,只是豫州的几个太守已经全被孔融换成了他的人,那些占据豫州中层的声音虽然可以影响结果,却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然后就是孔融和他提拔的那些人了,如今李易都砸门闯进来了,他们就算再怎么文人,也都是要反抗一下的,可是在决定具体应该怎么应对的时候,内部竟然也产生了分歧。
孔融认为李易势大,兵马精锐,不可硬撼,上策应当是集中现有的兵力,在谯县固守,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李易赶到谯县的时候应当已经师老兵疲,然后只要继续坚守一些时日,就能耗尽李易的兵马锐气,然后他们就可以鼓舞士气,展开反攻,一举将李易大军歼灭在谯县门外。
刘繇却认为这个法子不可行,因为沿路县城几乎不能对李易造成阻碍,李易根本就是长驱直入,直抵谯县城下,如此李易的兵马根本不会疲惫,相反士气还会越发旺盛,选择谯县固守,根本就是坐以待毙!
刘繇提议,应当立刻分兵驻守各个县城,兵不在多,也不在精,关键是必须对李易层层阻击,即便不能战胜,但也一定要战,拖慢李易的行军速度,增加李易的补给负担,同时还能防止那些县城不战而降,免得继续增长李易的气焰。
刘繇方针就是要李易每城必战,每战必有死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李易的人马拖垮。
而且,一旦李易的脚步慢下来,然后他们这边不管是临时募兵,还是寻求外界帮助,亦或者是给兖州曹操争取时间,甚至哪怕是他们暂时退到鲁郡,反正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想要获胜,就必须先将李易给拖住,把战事尽量延长,这才可能出现转机。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刘繇提出的这个建议孔融可能会采纳,但李易以刘繇为由出兵豫州,尽管孔融明白这只是李易的一个借口,却也实实在在的拉低了刘繇在孔融心中的评价。
孔融已经开始怀疑刘繇的能力,甚
至觉得刘繇人品有问题。
在孔融看来,刘繇当时就不应该跑,大丈夫行事堂堂正正,就算李易欲加之罪,那也要有个由头才行,如果刘繇硬气一点,留在那别走,李易难道真能杀了他不成?
结果刘繇自己怕了,跑了,这才给了李易出兵的借口,李易固然卑鄙,刘繇也少了一份担当。
孔融看人就是这样,以个人喜恶定人品,再以人品确定才干,哪怕太史慈,刘馥也赞同刘繇的出兵计划,但孔融还是觉得不妥,认为刘繇这是出昏招,与其将豫州兵马分批送给李易蚕食,最后让谯县无兵可用,还不如直接拉出去与李易决战一场。
总之,孔融那里就是各种争论,一会与外人争,一会自己人跟自己人争,直到陆续传来南顿县令被李易杀害夷族,以及项县投降的消息之后,刘繇一声长叹,放弃了自己意见,一切开始以孔融的意思为主。
首先自然是豫州方面。
刘繇终于与孔融见面了,但彼此却完全没有相聚的欢喜,因为李易的动作太大,太快,让他们全都蒙了。
原本孔融是将刘繇当做救命稻草的,结果刘繇刚进豫州,名声就被李易给搞臭了,甚至还是李易进攻豫州的借口,于是短短几天时间,刘繇就从德高望重的汉室宗亲成为了豫州最不受欢迎的存在,这直接从根本上打乱了孔融的计划。
而刘繇本人受到的打击更大,他虽然早就知道此行不易,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但即便如此,他也是揣着一腔壮志来的,奈何一腔壮志还未展露,就被一盆冰水浇了个透心凉。
如今谯县那边主要就是两个声音,一种是以原本豫州本地官员为首,他们认为应该以和为贵,与李易好好谈一谈,至于具体应该怎么谈,最后谈成什么样子,那都不重要,反正只要别打仗,其他一切都好说。
从实际效果来说,这种立场可以理解为投降派。
持这个观点的人占据了豫州官员的绝大多数,只是豫州的几个太守已经全被孔融换成了他的人,那些占据豫州中层的声音虽然可以影响结果,却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然后就是孔融和他提拔的那些人了,如今李易都砸门闯进来了,他们就算再怎么文人,也都是要反抗一下的,可是在决定具体应该怎么应对的时候,内部竟然也产生了分歧。
孔融认为李易势大,兵马精锐,不可硬撼,上策应当是集中现有的兵力,在谯县固守,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李易赶到谯县的时候应当已经师老兵疲,然后只要继续坚守一些时日,就能耗尽李易的兵马锐气,然后他们就可以鼓舞士气,展开反攻,一举将李易大军歼灭在谯县门外。
刘繇却认为这个法子不可行,因为沿路县城几乎不能对李易造成阻碍,李易根本就是长驱直入,直抵谯县城下,如此李易的兵马根本不会疲惫,相反士气还会越发旺盛,选择谯县固守,根本就是坐以待毙!
刘繇提议,应当立刻分兵驻守各个县城,兵不在多,也不在精,关键是必须对李易层层阻击,即便不能战胜,但也一定要战,拖慢李易的行军速度,增加李易的补给负担,同时还能防止那些县城不战而降,免得继续增长李易的气焰。
刘繇方针就是要李易每城必战,每战必有死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李易的人马拖垮。
而且,一旦李易的脚步慢下来,然后他们这边不管是临时募兵,还是寻求外界帮助,亦或者是给兖州曹操争取时间,甚至哪怕是他们暂时退到鲁郡,反正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想要获胜,就必须先将李易给拖住,把战事尽量延长,这才可能出现转机。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刘繇提出的这个建议孔融可能会采纳,但李易以刘繇为由出兵豫州,尽管孔融明白这只是李易的一个借口,却也实实在在的拉低了刘繇在孔融心中的评价。
孔融已经开始怀疑刘繇的能力,甚
至觉得刘繇人品有问题。
在孔融看来,刘繇当时就不应该跑,大丈夫行事堂堂正正,就算李易欲加之罪,那也要有个由头才行,如果刘繇硬气一点,留在那别走,李易难道真能杀了他不成?
结果刘繇自己怕了,跑了,这才给了李易出兵的借口,李易固然卑鄙,刘繇也少了一份担当。
孔融看人就是这样,以个人喜恶定人品,再以人品确定才干,哪怕太史慈,刘馥也赞同刘繇的出兵计划,但孔融还是觉得不妥,认为刘繇这是出昏招,与其将豫州兵马分批送给李易蚕食,最后让谯县无兵可用,还不如直接拉出去与李易决战一场。
总之,孔融那里就是各种争论,一会与外人争,一会自己人跟自己人争,直到陆续传来南顿县令被李易杀害夷族,以及项县投降的消息之后,刘繇一声长叹,放弃了自己意见,一切开始以孔融的意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