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兵力基本成了一比二,虽然李易还是兵少,可他李易麾下的都是骑兵,其中半数还是飞熊精锐,那时张绣的兵力优势便已经荡然无存。

    而且张绣麾下士卒本就不想参合这场就算打赢也没好处,反而可能会掉脑袋的内斗,士气本就不高,再加上张绣阵前被李易一阵糊弄大丢颜面,士气可谓是直接掉到了谷底。

    此刻李易趁着张绣本阵混乱下令冲杀,张绣的军令传下去又慢了一拍,只见数百飞熊精锐分袭张绣军的两翼,两翼的步兵一触即溃,然后又被骑兵驱赶着向中军敢去。

    待到张绣重新上马,看着自己部下如同潮水一般的败退默然无语。

    其实,张绣知道,从李易下令冲锋的那一刻今天便已经输了,除非他能直取李易首级,或许还能有几分胜算。

    可是,李易惜命的很,虽然下令骑兵冲锋,他本人却是稳稳的站在营门处作壁上观,根本不给张绣下手的机会。

    甚至,发现张绣的目光后,李易还挑衅一般的扬了扬原本属于张绣的那杆虎头金枪。

    听着两侧的厮杀声越来越近,自己的中军也开始不稳,张绣心中满是悲凉,委屈的差点掉泪,不甘的从牙缝里憋出了一声叹息:“撤!”

    随着张绣的主动退却,让他麾下的败兵直接成为了溃兵,再也无法做出有效的抵抗,而李易一方都是骑兵,那些溃兵就算是想逃也逃不掉,被砍掉一波人头之后,大多都选择了原地跪下乞饶。

    李易虽然一路执行军法杀了不少的人,不过他还没昏头,平常砍个几十颗脑袋就顶天了,张绣麾下的士兵虽然有“造反”的嫌疑,却是杀不得的,不然事后董卓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

    所以,李易早早的就下了令,不让麾下做无谓的杀伤,于是,张绣的士兵到最后便开始了成片的投降,这场闹剧一般的争斗,不到两个时辰便草草收场。

    李易看了下送来上的战报,表示很是满意。

    单单俘虏就有千二百人,这还是李易不让骑兵追出太远的缘故,不然这个数字还能更多。

    董卓拥兵十万众,但其中成分很复杂,有嫡系人马,如李傕、郭汜、牛辅等等,也有关系远一些的如杨奉,张济这些。

    前者精锐居多,以董卓马首是瞻,后者就良莠不齐,原本多是一些地方上的大小军阀,看到董卓势大便投靠过来,而他们麾下的士兵虽然名义上属于西凉兵,但实则还是他们自己的私兵。

    所以,李易才敢对张绣下手,而且到长安后把这些俘虏交上去,李易肯定,以董卓的性格,绝对不会再还给张绣,如此一来,对那些投靠董卓的大小军阀而言,这算不算是董卓准备彻底收编他们的信号?

    想到此,李易不禁面露微笑,而接下来的战告,更是让他忍不住大笑出声。

    抓了俘虏自然要收缴他们的兵刃财物,然后惊喜的发现,张绣麾下这些士兵各个都是小富户,根据许刚的初步估算,那些财物绝对超过了之前一路督军的全部所得。

    许刚请示这些

    财物应该如何处理,李易想了想,自己留下一些黄金,其余分做三分,一部分犒赏士卒,另外两份则命人以感谢借兵的名义送给郭汜徐荣,将他们两个彻底拉下水,反正是慷他人之慨。

    之后李易让众人加强戒备,万万不可懈怠,也不要虐待俘虏,虽然刚刚的一阵可谓大胜,但历史上乐极生悲的悲催例子太多了,李易可不想因为大意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