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那个人还是不错的,李易暂时还不想得罪,而且以李易如今的人设,也不能附和袁术对袁绍的攻击,索性低垂着脑袋晃了晃,做出一副神色萎靡状。

    袁术也没强求李易针对袁术说些什么,毕竟好歹是他兄长,真那么干的话,显得他薄情寡义,对名声影响不好,当即便舍了袁绍,问道:“那其他几处呢,应当如何应对?”

    对于其他人,李易就无压力了,说道:“其实,真到了那时,使君大事已成,甚至不用兵锋威慑,只需一道命令传遍天下,还有几人敢抗衡天威大势?”

    “李郭汜二人,见识浅短,胸无大志,不过急功好利之徒罢了,而且他们与长安天子不合,此处可做文章,稍稍施展手段将之收服不是难事。”

    “伏波将军后人马腾,为人贤达,且在西凉势力不小,但只要使君得长安,厚待当今天子,马腾多半不会做他想,而且,纵然马腾有意兴兵,使君难道会畏惧于他?”

    “最后,剩下的就是益州刘焉,这边倒是有些问题,因为益州道路崎岖,易守难攻,发动大军攻打耗费必然巨大,纵然以全国之力,也是极大负担,与百姓有害,因此易也不知当如何处置最为妥当,不过,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之,大概就是如此,这些全都是易一己之见,难免有许多疏漏,权且为使君做参考。”

    其实李易估摸着假如真有人得了天下大半,到时候益州不管是刘焉还是刘璋做主,只要给一个虚名的王爵,多半都是会投降的,毕竟大势不可逆。

    不过这些话李易就不与袁术说了,一来是说了没用,二是他感觉自己刚刚那些话有些过于锋芒了。

    如此,李易算是将那些想法说完了,尽管只是框架,但主线调理非常清楚,听得袁术心中连连称奇,忍不住发自内心的赞叹道:“果然是出身鬼谷,云龙此等见识,不知折煞了世间多少名士啊!”

    一直旁听的杨弘也是佩服,跟着唏嘘道:“听襄侯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杨某佩服万分,只是可惜这把年纪,却是白活了,唉!”

    李易连忙谦虚,道:“使君,还有杨长史都过奖了,易心中虽然有些计谋,但只是小聪明罢了,实则上不得台面,就拿南阳来说,易如今只是掌管宛城一地,便时时感觉心中憔悴,力不从心,实在当不得如此夸奖。”

    袁术微微摇头,他自打混迹官场,多半时间都是在当上位者,知道有些人善于出谋划策,但让他们具体做事情却是差了一些,算是天生做谋臣的料。

    可那又如何,能够出谋划策就已经很厉害了好不好。

    袁术双目放光的看着李易,如此人才,必须为他所用啊!

    李易被袁术的眼神看的后面有点发紧,但他今次见面的目标还没有全部达成呢,只能继续以之前略显忧愁的语气,一指那块伪造的玉玺,继续道:“传国玉玺,乃是江山气运之所在,据师门典籍所述,凡人得之,不过寻常美玉罢了,唯有人间帝皇,方能借助玉玺气运,护持国家,因此,使君

    如今得玉玺,暂时确无大用,除非将来使君……那时自然可借玉玺气运,金鳞化龙。”

    李易中间省去的话,自然是让袁术称帝了,只是这事太犯忌讳,他不愿意明言,反正袁术是能听懂的。

    如果李易刚刚看到传国玉玺的时候,就和袁术说这样的话,袁术心中肯定是怀疑多过信任,觉得李易可能是在忽悠他。

    但现在不同了,李易花费大工夫,给袁术将局势描述的一遍,表明除去袁绍和刘焉,天下间基本都是土鸡瓦狗,对袁术没威胁,可谓是形式一片大好,在如此情况之下,袁术的自信心肯定是空前膨胀,这时候再谈到称帝一事,袁术的节奏绝对要比原本历史上快的多。

    试想,等来年开春,袁术称帝讨伐刘表,自己各种插刀,气的袁术呕血三升,那画面想想都美不胜收。

    果然,就见袁术握着玉玺的手猛然一紧,连眼睛都有些红了,不用说,李易的这句话,彻底打动了袁术,迫不及待的想感受一下所谓的气运,也就是袁术现在的地盘太小,否则怕是一刻都不愿意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