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蔡瑁想的是与李易相识之后的种种。

    在蔡瑁面前,李易坦露了他的野心,也明确的表示了拉拢之意,让蔡瑁很是戒备,却并不觉得厌恶,因为李易对他足够坦诚。

    这次重病也是如此,李易日日待在蔡府,蔡瑁自然清楚他与李易的感情还没到那份上,李易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想要与蔡家交好罢了。

    可那又怎样?

    做事论迹不论心,李易能如此对待蔡家,已经叫蔡瑁感动非常,心中的天平也有了明显倾斜。

    正想着,蔡瑁忽然看到蔡玉眼睛骨碌碌乱转,微一沉吟,道:“你啊,前几次那说襄侯坏话的事我听说了。”

    蔡玉顿时一惊,却是怒道:“谁说我闲话?”

    蔡瑁没好气道:“不是闲话是实话!你当庆幸襄侯当时不与你计较,否则为兄如何好意思见他?”

    蔡玉嘟嘴道:“这事情不是已经过去了,兄长还提他作甚?”

    蔡瑁语气有些无奈,道:“襄侯如此仁义,你以后对襄侯不可用再‘那人’‘那人’这般无理的称呼了,要叫‘襄侯’,知道么?”

    蔡玉小声道:“知道啦……”

    蔡瑁的态度变化完全在李易的预料之中,毕竟这是古代,除非是狼心狗肺之徒,否则遇到蔡瑁这种情况都得对李易心生好感。

    所以,自打蔡瑁清醒后,李易对蔡家就不再急吼吼的往上贴了,那样给人的感觉太过刻意,甚至还会给蔡瑁一种李易是在胁恩逼他表态的意思。

    现在李易趁着蔡家忙碌,适当的疏远一下,反倒是会让蔡家人觉得李易高风亮节,如此才是上策。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点别的原因,不过也是好事就是了。

    那天李易将华佗请到住所后,当即就介绍他与张仲景认识,然后方才知道,张仲景与华佗都是当世名医,之前虽然不曾见面,却也都听说过对方名声,甚至华佗此来荆州原本就有着拜访一下张仲景的想法。

    所以,两人这一见当真就是干柴遇到了那个……咳咳,总之,两人极为投机,几乎整日都腻在一起讨论医道。

    对此,李易自然是可见其成,而正当他准备邀请华佗也留在医学堂的时候,张仲景却是已经抢先开口,将李易打动他的那一套搬了出来,而华佗表现与张仲景没多少差别,马上就动了心。

    不过,与张仲景不同的是,华佗所精只有纯粹的医道,在其他方面却是帮不上忙,于是华佗就想暂且告辞,等医学堂落成后再来相会。

    可李易哪里肯,这两个医道大家在他眼里可是“超稀有”级别的,外头兵荒马乱的,万一有个好歹,得几百年才能再出一个。

    所以李易就借口叫华佗编写“教材”,算是死活把他留在了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