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十日国军队出没之处,正是崂山地界。

    在东夷人的传说中,崂山常年烟雾缭绕,有仙人居之,操长生不老之药,是为“神山”。

    方兴展开行军地图,介绍道:“禀天子、太保,此处往东乃是古之险关琅琊,在其之东则是崂山。琅琊位于渤海之滨,和五莲山、崂山连为直线,居于正中,乃是通往崂山的必经之处。”

    召公虎看着地图,不无担忧道:“从此处看,崂山、琅琊互为犄角,我周王师若离开五莲山往东行军至琅琊几近,不论驻扎于何处都将无险可守。若强攻琅琊,则必有崂山之敌来救,恐怕战损不低。”

    师寰沉思片刻,主动请缨道:“太保,末将有一计,可一战平定崂山、琅琊,只是此计过于凶险,还需太保定夺。”

    召公虎点点头,他知道师寰善用险计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故而让他试言之。

    师寰道:“如今周王师出五莲山、夺十日国之都城,可以其为运屯粮草之中转,从淮夷故地、齐鲁等国调动粮秣,后方便可保障。而此地往东、地势开阔,兵车又有用武之地,依末将之见,可大军佯装强攻琅琊,末将则轻车奇袭崂山,待清理崂山之敌,再同周王师前后夹攻琅琊,必可一战克之!”

    召公虎知此计虽好,但是颇具风险,略有犹豫:“依师将军之见,琅琊、崂山之敌军将如何部署防务?”

    师寰道:“崂山险则险矣,但倘若大军围困各处路口,山上又无粮草水源,定不能久守。反观琅琊之地,虽不如五莲山、崂山般险峻,但其地开阔,恰恰适合用兵以守。”

    “若师将军所部在崂山战敌不下,后路又被琅琊守军切断,又当如何?”召公虎最担忧的乃是此节。

    “险计必有破绽,若行非常之事,也难顾这几许破绽也。”师寰却无良策,但却淡然笑对,一副视死如归状。

    召公虎忖度此计太过冒进,再三踌躇,先决定休会。

    就在此时,一封来自镐京的密报,让召公虎最终下定了决心。

    密报来自于兮吉甫,他传来了西陲南仲处的紧急军情——传闻犬戎起三万大军,分两路出萧关、陇山口,进犯太原之地。此时西北战事紧急,大司马程伯休父正抱病出征,南仲则据守邽邑、太原两座新城,在前线奋力抵御。

    召公虎担心太原防线有失,归心渐起,但表面上却安之若素,不敢在天子和诸侯面前显露任何惊慌之色。于是压下西北急报,唤来师寰,决定同意采纳他偷袭崂山之险计。

    临行之前,再三嘱咐师寰道:“师将军此计虽非万全,但眼下并无良法,只得有劳将军前往崂山走一遭,但务必倍加小心!”

    计议已定,召公虎派大军在琅琊佯攻,同时命师寰帅领全部兵车,起二师五千兵马,孤注一掷奇袭崂山。

    兵贵神速,师寰领命,即率二百乘战车绕过琅琊城外线,直奔崂山山底而去。

    崂山上的十日国守军显然没想到周王师竟敢如此涉险,更何况此时十日国大部队刚刚转移完毕,还未站稳阵脚,被师寰车兵一冲击损失惨重,只得躲回山上固守。

    然而崂山上水源奇缺,师寰围而不攻,只是切断崂山之上水源。不出半日,见山上守军军心涣散,师寰再次发动攻势,从多路上山,将山上两千余十日国军队一网打尽。盘问过俘虏后,师寰早已得知十日国主力驻扎在琅琊要塞,而崂山上则为十日国屯粮之所,以防琅琊被占后另图别去。

    师寰此役再次立下大功,不仅重创十日国军队、尽夺其粮草,还断了十日国后路,让琅琊成为孤城。召公虎挂念西线军情、不敢多耽,当晚下令原地安营扎寨,准备次日对琅琊发动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