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牟、辽东、玄菟、安市、新城、辽阳、白岩、建安等这些城池,***人修筑的极其高大,每城都有重兵驻守,以阻我大唐军队的攻击,一些城池间还有长城相连,可以相互策应。
看着沙盘,李业诩也知道,这些城在后世都是在中国的东北境内,如今还落在***人的手中,而且还是其防卫我大唐攻击的桥头堡,让人看着生气。
只是生气归生气,若要灭***,这些城是必须首先要拿下的。
“这几城若是要强攻,我军需花费不少时日,而且遭到的阻击也必定很大。臣在上一年曾奏于陛下说,若要伐***,可以从平壤一带海上攻击,南北两侧夹击***,势必能快速攻取***。只是如今百济也跟随***作乱,所以臣认为,我们应该将***与百济一并镇服,我大军应该兵分几路,一路从陆路从辽东攻击,一路从海上直趁平壤,攻取***都城,再遣一路从海路直击百济,与新罗一道联军,灭了百济,使其无法增援***…”
李业诩说着,那根长棒在沙盘上指着,一些人听了李业诩所讲述的,不禁变了脸色,这位在以往作战中已经立下不少战功的青年将领,此番还是不变其本色,胃口不小,要从各个方向作战,一战将***、百济两国都征服。要知道如今朝中大多的朝臣们,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上,即使要灭百济,也是要待***被征服后。
“陛下,臣附议,”李业诩刚把心中所想的大致情况说了出来,在边上的兵部尚书李世绩即表示认可,从李业诩手中接过指挥棒,指着沙盘上的那些地形说道,“平壤是***国都,若我大军直取,***人必将倾全力保卫,这样辽东一带的守敌将大大地减少,利于我陆路攻击,而且从海路可以通过大同江直趋平壤,我战舰如今可以运载火炮进行攻击,若是直接攻破平壤,那***人必降…从南侧,可以从熊津江入百济地,若我大军能攻取熊津城立足,可以直接攻取其都城泗沘城,若百济还不降,也可打通往新罗的通道,争取得到新罗人员和物资的援助,那百济终将抵挡不住我大军的攻击…”
“陛下,臣也附议!”李道宗听了两人所说的,也表示了认可。
“陛下,臣有一虑!”这时,刚刚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的诸遂良接过话题说道,“我大军长于陆战,海战从未经历过,刚才李祭酒与李尚书所说,以大军渡海击***与百济,此是善策,只是若在海上遭遇风浪,船只受损,无法及时抵达***与百济境内,那又如何是好?”
听诸遂良如此说,李世民及其他朝臣们眼光也都往李业诩及李世绩身上看来。
朝廷这两年所做的战事准备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为渡海作战所做的准备,只是朝中还有不少的人对渡海作战心生疑虑,持反对声音,诸遂良就是其中一个。
见有人如此问,李业诩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据臣了解,渤海与黄海一带,在春季里风势并不大,且盛行偏南季风,海流也偏南,正是最适合从我东南沿海渡海的时节,我大军有坚固的战船,结阵出发,相互呼应,从莱州、城山一带出海,距平壤海路不过五六百,至熊津不及千,几日即可抵达,远比陆路快,而且***与百济定是没有料到,我大军会以如此数量之众从海路攻击…出其不意而谋之,上策也!”
“陛下,海路攻击,虽然有一些风险,但相对于我们所能取得的战绩,必须得如此布置!”李世绩也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业诩与李世绩对如何进行作战早就已经与李世民交换过意见,李世民也已经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方案,只是如今皇帝让他们当着众臣的面说出来,就是希望朝议时候,不再有反对的声音。
“诸位爱卿,朕觉得,从海路出击,实为上策之选,”李世民见今日发表不同意见的大臣并不多,很是满意地说道,“若天佑我大唐,此战我大军一定无往而不胜的,区区数百里海路,也定难不倒我训练已经有不少时日的水师将士的…”
见皇帝也如此说,诸遂良也没了声音,其他众臣也都认可了分兵渡海作战的计划。
“朕想问的事,谁愿领兵渡海作战?”李世民问在场的诸武将道。
“陛下,臣愿率一军,从海路,出击百济…”
看着沙盘,李业诩也知道,这些城在后世都是在中国的东北境内,如今还落在***人的手中,而且还是其防卫我大唐攻击的桥头堡,让人看着生气。
只是生气归生气,若要灭***,这些城是必须首先要拿下的。
“这几城若是要强攻,我军需花费不少时日,而且遭到的阻击也必定很大。臣在上一年曾奏于陛下说,若要伐***,可以从平壤一带海上攻击,南北两侧夹击***,势必能快速攻取***。只是如今百济也跟随***作乱,所以臣认为,我们应该将***与百济一并镇服,我大军应该兵分几路,一路从陆路从辽东攻击,一路从海上直趁平壤,攻取***都城,再遣一路从海路直击百济,与新罗一道联军,灭了百济,使其无法增援***…”
李业诩说着,那根长棒在沙盘上指着,一些人听了李业诩所讲述的,不禁变了脸色,这位在以往作战中已经立下不少战功的青年将领,此番还是不变其本色,胃口不小,要从各个方向作战,一战将***、百济两国都征服。要知道如今朝中大多的朝臣们,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上,即使要灭百济,也是要待***被征服后。
“陛下,臣附议,”李业诩刚把心中所想的大致情况说了出来,在边上的兵部尚书李世绩即表示认可,从李业诩手中接过指挥棒,指着沙盘上的那些地形说道,“平壤是***国都,若我大军直取,***人必将倾全力保卫,这样辽东一带的守敌将大大地减少,利于我陆路攻击,而且从海路可以通过大同江直趋平壤,我战舰如今可以运载火炮进行攻击,若是直接攻破平壤,那***人必降…从南侧,可以从熊津江入百济地,若我大军能攻取熊津城立足,可以直接攻取其都城泗沘城,若百济还不降,也可打通往新罗的通道,争取得到新罗人员和物资的援助,那百济终将抵挡不住我大军的攻击…”
“陛下,臣也附议!”李道宗听了两人所说的,也表示了认可。
“陛下,臣有一虑!”这时,刚刚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的诸遂良接过话题说道,“我大军长于陆战,海战从未经历过,刚才李祭酒与李尚书所说,以大军渡海击***与百济,此是善策,只是若在海上遭遇风浪,船只受损,无法及时抵达***与百济境内,那又如何是好?”
听诸遂良如此说,李世民及其他朝臣们眼光也都往李业诩及李世绩身上看来。
朝廷这两年所做的战事准备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为渡海作战所做的准备,只是朝中还有不少的人对渡海作战心生疑虑,持反对声音,诸遂良就是其中一个。
见有人如此问,李业诩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据臣了解,渤海与黄海一带,在春季里风势并不大,且盛行偏南季风,海流也偏南,正是最适合从我东南沿海渡海的时节,我大军有坚固的战船,结阵出发,相互呼应,从莱州、城山一带出海,距平壤海路不过五六百,至熊津不及千,几日即可抵达,远比陆路快,而且***与百济定是没有料到,我大军会以如此数量之众从海路攻击…出其不意而谋之,上策也!”
“陛下,海路攻击,虽然有一些风险,但相对于我们所能取得的战绩,必须得如此布置!”李世绩也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业诩与李世绩对如何进行作战早就已经与李世民交换过意见,李世民也已经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方案,只是如今皇帝让他们当着众臣的面说出来,就是希望朝议时候,不再有反对的声音。
“诸位爱卿,朕觉得,从海路出击,实为上策之选,”李世民见今日发表不同意见的大臣并不多,很是满意地说道,“若天佑我大唐,此战我大军一定无往而不胜的,区区数百里海路,也定难不倒我训练已经有不少时日的水师将士的…”
见皇帝也如此说,诸遂良也没了声音,其他众臣也都认可了分兵渡海作战的计划。
“朕想问的事,谁愿领兵渡海作战?”李世民问在场的诸武将道。
“陛下,臣愿率一军,从海路,出击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