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业诩还是说的有些含蓄,他想看看身为百官之首房玄龄的反应。

    房玄龄虽是文臣,但因其在历史上留下的英名,还有几次接触李业诩对其不错的印象,更有今天这般放下身架的问询,都让李业诩觉得房玄龄会认可他的观点…

    即使房玄龄不同意他的观点,李业诩也想用理由说服他,李靖已经认可了他的说法,若再有房玄龄的支持,李世民那个好战的帝国主义头子,说不定也不会反对的。

    李业诩知道,对于北方这些部落来说,人口和牲畜是他们的根本,尤其是人口的补充,周期特别的长,对北方部落最大的打击就是断其这些根本…在我方没有大规模移民的可能性下,若让他们回归故里,那是放虎归山,日后还将成为祸害。

    就比如李靖这次北征俘获的突厥部众,更没有放其归去的道理,几十万人口和牲畜,无论如何讲都是一大笔财富,青壮年可以耕种放牧,或者做劳役,打仗时可以充入军中,补充兵源,妇女可以从事家庭生产,只要不虐使他们就是。

    退一步讲,如今突厥领地也纳入大唐的版图,那这些被俘的突厥军民也是大唐的子民,当然要教他们学汉字,穿汉服,学习华夏之传统,如此这般,几代之后,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唐人,这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方式,是人口的一个快速补充手段,当然更是消除北方部落威胁的一种有效方法。

    若此道可行,以后的战争中应该尽量少杀人,多抓俘虏。

    如有想造反者,一个字,杀!像那个名震北疆的王胡子一样,历史上的中央政府,正是对北胡民族过于仁慈了,以至于北方的威胁,从来没有彻底消除过。现在有他李业诩在,或许能改变这些,关乎到国家利益的事,决不能含糊。

    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任何时候都是最有效的。

    只是,朝堂上众多酸腐之士定会反对这种做法的,他们认为,堂堂中华,礼仪之邦,当以德报怨,怎么可如此呢…而唐朝时候,文臣的力量还是占主导位置的。

    眼前的两位当朝宰相听了都在沉思。

    “虽说有些有违礼数,但讲的很有道理,”李靖故做深思状,看了看房玄龄,表示同意李业诩所说的。

    “说的挺在理,只是此议定会遭人反对,肯定有人会说,我大唐是礼仪之邦,即是被俘之众,也得以礼相待,哪能奴役他们,让他们劳作,”房玄龄认真思虑一番后,也表示认同,只是话语中挺犹豫。

    “伯父,侄儿觉得最重要的是,怎么做对百姓有利,对我大唐有利,那就是好的做法…”

    看来房玄龄也没有完全认可李业诩的话,都是圣贤书读的多了,只顾及面子。李业诩想,下次还是和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讲讲这个问题,那个喜欢杀戮的皇帝或许会欣赏自己观点的。

    “翼儿,你还有没讲出来的,继续说,”李靖对自己孙儿的言论可是异常赞赏,当下微笑着鼓励道。

    李业诩接着讲道,“隋末多年的战乱,造成大量人数死亡,人口减少近三分之二…”

    每一场战争,死亡的人口里面男丁总是占多数,李业诩不知道此时社会男女比例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比例一定是严重失调。而加快人口增长速度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降低婚嫁年龄,主要是男子成婚的年龄,还有一个就是不为后世人所能接受的,一夫多妻妾。

    唐初规定男二十,女十五为初婚年龄,但官宦人家子女,特别是男子大多比这年年龄低就成亲了,就像李业诩,过了年也才十七,也已定亲并将完婚,远低于法定年龄,而要做的,只是将法律条文上相应的规定修改一下而已。

    李业诩把这些想法隐晦地提出来,让房玄龄这个善谋的宰相自己去研究。

    李业诩又接着说,“在不增加赋税的前提下,鼓励人口生育,对生育多的家庭,不但不增加赋税,还加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