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将军衙署,这里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汉的权利中枢。无论是原本应该属于丞相的权利,还是那些只该属于皇帝的权利,如今都被这座位于未央宫东阙的宫殿所取代了。

    大将军衙署并非重新修建,而是直接改建未央宫北阙的武台殿建筑群所成。

    八月三十日,这个距离月蚀已经半月后的日子,也是九月第一次大朝会的前一日,武台主殿一场宛如未央宫朝会般的会议正在霍光的主持下进行着。

    武台殿的主殿之中,霍光正高居主位,殿内两侧分列数十席位。大将军长史杜延年,大将军司马司马迁等人都在其中,其下还有一些最近新提拔或者抽调录用的官员,这里的人大多是生面孔,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官场新秀,却偏偏就是这些人,维持着大将军府这个大汉全新的最高权力机构运转。

    “司马迁,草拟大将军令。”霍光威严的声音在殿内响起,而司马迁也很自然的提笔落在了纸上。

    司马迁因为熟练的书写,如今竟然在长久的工作中形成了一种独属于他的字体,这种字体笔画纤瘦圆润,看起来字字相连,似乎一气呵成,因为书写的方便和快捷,加上阅读也极其便利,更是被广泛的运用于大汉的公文之中。因为是司马迁所创的字体,这种书法字体便被称作了司马体,又因为是公文文书常用字体,也被称作殿阁体。

    “传令肤施上官桀,命他时刻监视匈奴大军动向,若有后撤或内乱之象,让他自己择机出战。令到之日转守为攻。”在月蚀出现半月之后,霍光在没有得到任何来自草原消息的情况下,却做出了直接让北方上官桀军团转守为攻的战略部署。

    这个时代即便霍光极为重视消息传递,可是要在短短几日从匈奴王庭将消息传递到长安也几乎不可能。所以目前他还并未收到乌雅登基为匈奴女王的消息,但是霍光相信这一切已经发生了!

    “另传令巴蜀二郡,调集大小船只于成都待命,命江淮之地打造渡海楼船,封中郎将王元祐为扬武将军,领三万蜀郡之兵连同粮草沿江水至江淮,而后换乘楼船渡海至朝鲜,再击王险城。”霍光的声音继续回荡在武台殿中,除了北方军团转守为攻,他还再次抽掉了蜀郡的军队和粮草从水路再次远征朝鲜本土,目标正是那座杨仆没有攻下的朝鲜王城。

    西南巴蜀二郡依然是如今大汉最为富庶的大郡,加上缴获西南诸夷的物资,还有丝茶古道再次打通,大汉帝国西南战场上不仅没有怎么消耗大汉国力,反而使得王元祐的军团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地。而经过西南战场的洗礼和王元祐的训练,那六万巴蜀犍为之兵如今已经可称真正的精锐了,而作为统帅西南战场的指挥官,王元祐更是在这一战之中成为了大汉帝国又一颗璀璨的将星。

    司马迁落笔如飞,当霍光说完的时候,他草拟的军令也随之完成了。在司马迁笔下,这不仅是一份大汉帝国的大将军令,更是一件难得的书法作品,而现在长安城中司马迁的字早已是一字难求了。

    “再传令梁王,秋收之后转守为攻,与王元祐东西夹击。先把那个幽州的伪卫王解决掉吧!”霍光最后下了一个命令,这是关于幽州战线的。

    再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卫右渠都没有攻下广成,而后梁王刘襄和淄川太子刘康的十万大军又增援了广成,几个月下来卫右渠没能再有寸进。不过这个卫右渠倒也不算心大,他知道自己毕竟底蕴不足,朝鲜就那大,人口就那么多,不可能一口吞下大汉太多的疆域,他便在幽州立了一个所谓的卫国宗室后裔为卫王,以卫王的名义开始管理幽州之地。

    而这个所谓的卫王和卫国,自然没有得到大汉的承认,便被称作伪卫王。

    “另外将这些抄录三份,一份送呈长乐宫,一份转交太孙殿下,最后给御史大夫一份吧。接下来也有许多事需要诸位齐心协力了,都各自去忙吧!”霍光又吩咐将这些军令多抄录几份,交个汉武帝和刘进还有桑弘羊。

    前两个毕竟是大汉名义上的统治者,而且如进封王元祐为扬武将军这样的事,还需要太孙用大汉皇帝印才算名正言顺。而大汉几个方向上的战线,除了西北与安息的战争,其它几线都将开始转守为攻了,这个时候更需要桑弘羊在后勤上支撑了。

    这场战争能拖到现在,除了霍光的运筹帷幄和提前部署,更离不开桑弘羊在后勤上的保障,这一点是霍光也无法抹灭的。

    当武台殿中只余下霍光一人时,他展开身前案几上的一张白纸,而后提笔在纸上认真的写了起来。霍光的字比不上司马迁,更谈不上什么书法境界和自成一体了,只是霍光字中所蕴含的大气磅礴的气势,却是当世独一无二的。

    霍光很快就写好了内容,随后只见他从怀着取出一块他从未使用过的一枚金质印章。他将金印拓上朱砂,而后在纸张左下角重重的印了上去。做完这一切后,霍光又郑重的卷起这张纸,匆匆的向长乐宫而去。

    “陛下,大将军求见。”汉武帝依旧在海棠树下坐着摇椅。如今海棠花已经开败,地上落满了花瓣和树叶,汉武帝也不准宫人打扫,就任由这些花瓣树叶在地上枯萎。

    “请大将军过来吧。”刘彻缓缓的说道,对于这个曾经逼宫自己的大将军,表面上汉武帝还是显得很是客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