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3)
这人哪,都不是扁平的。
文强媳妇抠得能把一分钱搓成沫吹着花,甭管多大的场合,一说到有关钱的事情上,丢脸也是一回两回了。为啥丁家的人,都还能忍着她呢?
因为她也不是没有优点。能干,能吃苦,不馋不懒,最主要的,孝顺。人呢,长得也是中等偏上,家里三个姑娘一个儿子,她是老大,家庭条件在农村也算是上等人家,没什么负担。
丁文强这人吧,算是农村的社会人儿。兴隆镇街面上,没有不知道的。上初中的时候就是镇上的孩子王。毕业了,家里也不是没给安排工作,丁老爹给安排了进砖瓦厂当工人,可他不干。就喜欢种地,种地多累呀,可他就乐意,说特别喜欢秋天时候收获的那个成就感。
这样的人,那媳妇儿肯定中自己混来的。十里八村的人都是在镇上上初中。就没有他不认识的,早把女学生扒拉得明明白白的。谁家庭情况怎么样,家里几个孩子,都清清楚楚。是他自己选的孙兰英,主要就是图着人家三代孝顺远近都有名儿,家风好。求着他妈托婚人上门求的亲。孙家一听是丁家,那还有什么说的,当场就乐意了。文强虽然浑点儿,可他又没为恶,厉害点儿不是大毛病,至少不吃亏,也没听说他有跟大姑娘小媳妇牵扯不清的事儿,人品还是过得去的。农村的老人就喜欢这样的女婿。
结婚之前,也不是不知道孙兰英抠,那时候还都觉得会过挺好的,总比大手大脚的强。
再加上他们小两口一结婚,丁家老两口的地还有丁大哥家四口人的地都给他们种。三十多亩呢,丁文强街面上朋友多,青山县里也有人脉,三分之一的地都种的菜,往县城的饭店、菜市场送都送得出去。一年不少挣的。外面交际的事儿都是丁文强,平时家里开销也是他出,只要不让她出钱,那孙兰英还真就没挑的。
丁大嫂能这么大方,也是有原因的。就是老人跟文强过,以后也是文强两口子养老。
老大家两口子都有工作,挣工资。大嫂是小学老师。家里不养家禽,也用不上粗粮,平时又是拿红本吃细粮的。也没时间种地。还不如给文强两口子种,双赢。他们没损失什么,文强媳妇心里高兴,跟老人一起住,伺候老人心里还平衡,挺好的。
还不光是这样,平时两位老人的穿戴也是老大媳妇给买,一年三套新衣服,春秋的单衣,夏天的短袖,冬天的棉衣,从来不差。
文强家的闺女丁晴生下来就没奶,一直吃奶粉,一多半都得是她大伯娘给买的。
丁大嫂这个做派,不光自己赚了名声,全家满意,满兴隆镇没有不给她传名儿的,丁大哥的工作都跟着受益。最重要的,平时他们两口子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孩子,俩孩子差不多要长在文强家了,文强媳妇从来没二话过。
文强媳妇对老人也是真好,有一口吃的都得先紧着俩老人吃。文强农闲的时候总不着家在外面混,时常能拿些好吃好喝的回家。从来都可着老人吃,还常把大哥家的丁雪丁雨叫过去。两个孩子跟他们婶儿最亲。
“姐,我这样儿的,能找个不管着我,不想着把我绑在家里的,就行了。妈不是也说,看人往好处看,别盯着人家短处。咱也没啥挑捡人家的条件,慢慢磨,慢慢教吧……”
以前,雪雁也因为孙兰英一毛不拔,只进不出,文强在县城里找了个倒腾化肥的门路,来跟她借钱进货的时候,挑过孙兰英的理,文强还帮着解释。
两口子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那以后,雪雁再就没说过孙兰英的半个不字。
人嘛,没有完美的,谁还没有缺点了。能过得去就行。
北方冬天都是吃两顿饭,下午两点多就吃晚饭。吃完饭,文强两口子跟大嫂就该回去了。家里人都出去送客,屋子里只剩下还不能下地的雪雁和孩子。文强拖在最后才走,趁屋里没人,问雪雁:“姐,你真要跟李立海离婚啊?”
雪雁妈之前已经找机会把文强叫出去单独说过雪雁要找李立海回来离婚的事儿了,他不放心,才又来跟雪雁亲自确认一下。
这混混和混混还一样。
丁文强也混,但是他混,是在外面交朋友,找路子,是想办法挣钱,往家里划拉。李立海是胡吃海喝的搭钱。不是一个路子的。本来就互相看不上,自打知道李立海打媳妇,文强更是再没叫过姐夫。
文强媳妇抠得能把一分钱搓成沫吹着花,甭管多大的场合,一说到有关钱的事情上,丢脸也是一回两回了。为啥丁家的人,都还能忍着她呢?
因为她也不是没有优点。能干,能吃苦,不馋不懒,最主要的,孝顺。人呢,长得也是中等偏上,家里三个姑娘一个儿子,她是老大,家庭条件在农村也算是上等人家,没什么负担。
丁文强这人吧,算是农村的社会人儿。兴隆镇街面上,没有不知道的。上初中的时候就是镇上的孩子王。毕业了,家里也不是没给安排工作,丁老爹给安排了进砖瓦厂当工人,可他不干。就喜欢种地,种地多累呀,可他就乐意,说特别喜欢秋天时候收获的那个成就感。
这样的人,那媳妇儿肯定中自己混来的。十里八村的人都是在镇上上初中。就没有他不认识的,早把女学生扒拉得明明白白的。谁家庭情况怎么样,家里几个孩子,都清清楚楚。是他自己选的孙兰英,主要就是图着人家三代孝顺远近都有名儿,家风好。求着他妈托婚人上门求的亲。孙家一听是丁家,那还有什么说的,当场就乐意了。文强虽然浑点儿,可他又没为恶,厉害点儿不是大毛病,至少不吃亏,也没听说他有跟大姑娘小媳妇牵扯不清的事儿,人品还是过得去的。农村的老人就喜欢这样的女婿。
结婚之前,也不是不知道孙兰英抠,那时候还都觉得会过挺好的,总比大手大脚的强。
再加上他们小两口一结婚,丁家老两口的地还有丁大哥家四口人的地都给他们种。三十多亩呢,丁文强街面上朋友多,青山县里也有人脉,三分之一的地都种的菜,往县城的饭店、菜市场送都送得出去。一年不少挣的。外面交际的事儿都是丁文强,平时家里开销也是他出,只要不让她出钱,那孙兰英还真就没挑的。
丁大嫂能这么大方,也是有原因的。就是老人跟文强过,以后也是文强两口子养老。
老大家两口子都有工作,挣工资。大嫂是小学老师。家里不养家禽,也用不上粗粮,平时又是拿红本吃细粮的。也没时间种地。还不如给文强两口子种,双赢。他们没损失什么,文强媳妇心里高兴,跟老人一起住,伺候老人心里还平衡,挺好的。
还不光是这样,平时两位老人的穿戴也是老大媳妇给买,一年三套新衣服,春秋的单衣,夏天的短袖,冬天的棉衣,从来不差。
文强家的闺女丁晴生下来就没奶,一直吃奶粉,一多半都得是她大伯娘给买的。
丁大嫂这个做派,不光自己赚了名声,全家满意,满兴隆镇没有不给她传名儿的,丁大哥的工作都跟着受益。最重要的,平时他们两口子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孩子,俩孩子差不多要长在文强家了,文强媳妇从来没二话过。
文强媳妇对老人也是真好,有一口吃的都得先紧着俩老人吃。文强农闲的时候总不着家在外面混,时常能拿些好吃好喝的回家。从来都可着老人吃,还常把大哥家的丁雪丁雨叫过去。两个孩子跟他们婶儿最亲。
“姐,我这样儿的,能找个不管着我,不想着把我绑在家里的,就行了。妈不是也说,看人往好处看,别盯着人家短处。咱也没啥挑捡人家的条件,慢慢磨,慢慢教吧……”
以前,雪雁也因为孙兰英一毛不拔,只进不出,文强在县城里找了个倒腾化肥的门路,来跟她借钱进货的时候,挑过孙兰英的理,文强还帮着解释。
两口子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那以后,雪雁再就没说过孙兰英的半个不字。
人嘛,没有完美的,谁还没有缺点了。能过得去就行。
北方冬天都是吃两顿饭,下午两点多就吃晚饭。吃完饭,文强两口子跟大嫂就该回去了。家里人都出去送客,屋子里只剩下还不能下地的雪雁和孩子。文强拖在最后才走,趁屋里没人,问雪雁:“姐,你真要跟李立海离婚啊?”
雪雁妈之前已经找机会把文强叫出去单独说过雪雁要找李立海回来离婚的事儿了,他不放心,才又来跟雪雁亲自确认一下。
这混混和混混还一样。
丁文强也混,但是他混,是在外面交朋友,找路子,是想办法挣钱,往家里划拉。李立海是胡吃海喝的搭钱。不是一个路子的。本来就互相看不上,自打知道李立海打媳妇,文强更是再没叫过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