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我琢磨明白怎么回事,kiko已经带着画回来了,之前我以为这幅画的尺寸应该和那种挂墙上的风水画差不多,拿到手里展开才发现居然比八开的纸还小了一圈。

    想在这种尺寸的纸上绘制百鸟朝凤,需要的可不仅仅是精湛的绘画技术而已,对整个画面的布局、百鸟之间的比例都要提前想好,否则画不下“百鸟”还是其次,万一闹出麻雀比老鹰还大的笑话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可是手中这幅画的布局和比例都堪称完美,要说有什么缺陷,那就是笔触不如照片中那么细腻顺滑,不过这也在我的预料当中,之前看爷爷的自拍照时就能明显看出他用了美颜滤镜,所以拍出的照片有些失真我也能接受。

    这次kiko没有出去,把画交给我之后就直接坐到我的轮椅上,一言不发的盯着我看画。

    刚开始我还没什么感觉,可是她那个眼神时间长了就让我有点发毛,明明想集中精力看画,却总控制不住的抬头看她,几分钟后我就绷不住了,放下画看向kiko苦着脸道:“有什么话您直说行吗?您这么盯着让我很慌啊!”

    kiko勾起嘴角冷笑一声:“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我被噎的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连做了几次深呼吸才缓过劲儿,摆了摆手表示不想跟她说话,然后转过身背对着她继续看画。

    这幅画应该算是工笔画中的重彩,乍看挺像那么回事,但细看就完全一塌糊涂了,工笔画讲究的就是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可这幅画里笔触凌乱不说,甚至很多地方的颜料都混在一起。

    名为百鸟朝凤,可我数了一下却只有六十多只,最过分的是整幅画中都没有凤的身影,几十只鸟的位置、朝向各不相同,比起朝拜更像是逃难。

    我越看越觉得别扭,整幅画看下来,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幅未完成的半成品,可如果是半成品的话又为什么要签落款?等等!落款……

    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我下移视线去看左下角的落款,连签名带时间共计十个字,却是笔走龙蛇、苍劲有力,和这幅画中的笔触完全不像是出自一人之手,但我知道爷爷是因为要画符的缘故,所以时常会练习自己的字体,练习用的字帖也不是常见的那些,而是来自一份手抄本的古籍。

    这就导致爷爷的笔迹和别人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一眼就能认出这几个字确实出自爷爷之手,但在这其中有几个字是有问题的。

    首先是“庚子年”中的“庚”,我按照爷爷的习惯把这个字拆分了一下,就发现他写的并不是“庚”,而是繁体的“庆”,这两个字的字形非常接近,如果不是很熟悉我爷爷写字时的习惯,一般人是看不出端倪的。

    然后是“庚子年”中的“年”,这个字没有繁体和简体之分,所以我爷爷写了一个隶书中王基碑所写的“年”,不过这只是在平常人眼中,在我眼中这个字也不是“年”,而是丰收的“丰”。芦竹林

    最后一个是“四月廿五”,其中的“四”用的是大写数字“肆”,但我爷爷却错写成了“肄”,这两个字几乎可以称作双胞胎了,就算工工整整的写出来,可能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有什么区别,不过我稍微分析了一下笔划走向就瞧出了端倪。

    又仔细看了其他字都没什么问题,所以“庆”、“丰”、“肄”这三个字,应该就是爷爷想告诉我的全部信息。

    我从小就喜欢猜谜,亲自动手将一个谜团抽丝剥茧,直到最后找出隐藏其中的真相,这个过程让我忍不住有点兴奋,可是刚兴奋了没一会儿我就郁闷起来,谜面只有“庆丰肄”三个字,除此之外连个最基础的提示都没有,这他吗叫我怎么猜?

    这就好比给我一个三位数的密码箱,然后告诉我密码的提示是“香蕉”,我要么从这俩字里找出三个数字,要么就用香蕉把箱子砸开,而这两个选择听上去好像都不大靠谱。

    正当我对着画一筹莫展时,忽然感觉身后有人靠近,转头就看到kiko不知什么时候站到我身后,正从我肩膀上方打量着那幅画,见我看她也没什么反应,只瞟了我一眼就淡淡问道:“这幅画我爸都研究好几天了,你有什么发现吗?”

    “王叔有什么发现吗?”

    我没理会kiko的问题,而是向她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在不确定对方是否可以相信的时候,以问答问是最保险的方法,因为无论对方是否可以信任都要回答我的问题,说得越多透露的信息就越多,可供我参考分析的线索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