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阳光下,一队轻骑浩浩荡荡自城门而出,路过的百姓尚来不及看清是何人,便见马蹄急急踏过官道,卷起漫天沙尘。

    为首的容锦眯着眼睛,努力控制好缰绳,不让马儿跑偏。紧随其后是纪君衡,他眸色黯沉,气压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一路上,容锦都不怎么敢和他搭话。

    队伍末尾,还有一辆镶金嵌玉的马车悠悠慢行着,容锦稍作喘息时,恰好看到赶马车夫曹贺翻了个白眼,心里忍不住一阵幸灾乐祸。

    他们一行人此次受命前去借兵平叛,七皇子容锦为帅,南阳王世子纪君衡为将。同时,楚帝还派遣身边最信任的太监总管万福作为监军,并授予了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

    曹贺性子暴躁,抱怨嘀咕说一大群大男人打仗,居然派一个太监来管,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会什么,拿刀还是提枪,上阵比个兰花指?

    这句话声音不大不小,但恰好入了万福的耳朵,故意指使曹贺来为他驾马车。曹贺心里千万个不情愿,无奈世子一个警告的眼神,也只能暂且委屈求全了。谁知这个死太监摆明了要折腾人,一会嫌马车晃一会嫌马车快,那副公鸭嗓子叫唤个不停。

    到了送客亭前,一人身影迎风而立,宛如青松般笔直而挺拔。容锦只一眼便认出是崔临安,立刻翻身下马,本习惯性的要喊崔先生,不过很快改口道:“见过崔相。”说着,缓缓行了一礼,崔临安抬手回礼道:“臣见过七皇子。”

    容锦之前和崔临安接触过几次,一直觉得此人高深莫测,自从他拜相后,这种感觉较之更甚。

    “崔相,上任匆忙,诸事繁杂,何需特地前来为我等践行?”一道清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容锦闻声看去,是纪君衡,他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睨视。

    崔临安好像并不在意对方的态度,淡淡道:“崔某奉陛下之命,略备薄酒,为尔等壮行。”说着,他取过身后家仆端着的酒壶,倒满一杯,先敬容锦,容锦不推托,举杯直接饮下,顿时一阵火辣辣的热意从喉咙直冲肺腑,整个身体犹如灼烧般滚烫。

    随后崔临安郑重递过一物,“此为节杖,陛下命臣交于七皇子,见此如见圣上,请七皇子妥善保管。”容锦闻言,连忙接好。

    崔临安再倒一杯敬纪君衡,奈何某人完全一副不领情的模样,手僵在半空中,须臾又收回,自饮而尽道:“战场风云突变,刀枪无眼,此去一别,望纪世子自行保重。”

    容锦见此情景想笑又不敢,由于曹贺向来的大嘴巴,她对这两人间的恩怨略有所闻,也知道崔临安的出现,打乱了纪君衡不少计划。而且,她早在心里暗暗将崔临安划分到了盟友阵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又见崔临安举起一杯,对着后方整齐的队伍道:“淮安王叛乱,侵占数城,祸乱波及无辜百姓,本是安居乐业,如今无家可归,饿死者、冻死者、病死者不计其数,诸位英雄乃我大楚骁勇之辈,陛下与臣皆寄望于诸位英雄,盼早日凯旋。”说完,手中酒洒向黄土,那群士兵顿时个个兴奋激昂的挥舞着□□,并齐声高喊“陛下万岁”,那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旷野中久久不散。

    “收拢人心挺有一套。”甩出几个字,纪君衡一马当先的走远。

    容锦向崔临安挥手作别,追上去不嫌事大的问道:“纪世子,听曹贺说,论智谋崔相连给你提鞋都不配,是真的吗?”

    纪君衡斜了她一眼,眼神如寒潭般冰冷,好像不乐意回答这种问题。只有纪君衡自己清楚,朝堂之上,他和崔临安明争暗斗三次,三次皆败。第一次,他刺杀右相后,本想利用相位之争引得晋王齐王两败俱伤,没想到反倒便宜了崔临安一朝拜相。第二次,崔临安力主削蕃之策,他受毒誓牵制,无法做出回击。第三次,淮安王作乱,他想让七皇子趁机捞点军功,而他坐镇京都为其谋划,没想到崔临安先下手为强,劝谏圣上命他借兵平叛。

    思他所思,料他未能料也。

    当真碍事。

    本来轻骑可日行三百里,但队伍拖着一个沉重的尾巴,免不得慢速不少,再加上途中,太监总管万福三不五时就叫嚷着累了渴了,要停下稍作歇息。毕竟手握生杀大权,旁人奈何不了他。于是,一行人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在天黑之前才赶到了驿站。

    驿丞似乎老早就得到消息,率人在官道恭迎,跪拜道:“七皇子、万公公、纪世子远到而来,下官已略备薄酒招待,这边请。”说着,一边领着容锦等人往里去,一边令随从安顿好士兵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