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能啰嗦。

    我刚才对着自己写的做了一个反思,这不是记录一个疫情期间生活的随笔吗?为什么总能扯到过去……然后再想一想,疫情期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

    国家的发展,个人生活的变化,虽然这件事是突如其来的,但我们的应对,其实早在过去多少年就有了积累,真要说的话,也许甚至能追寻到精卫填海?哈哈哈!

    前两天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去是在看历史,现在有一种站在历史洪流中的感觉,觉得精神都升华了。

    过去会想,这个文成绩什么的,现在就想那都不重要。

    那什么是重要的呢?可能就是这一点一滴的生活吧。

    从我的奶奶,到我的父亲,再到我,然后是Q7。

    从祖上的富裕到逃荒,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到各种狗血,从米粥西红柿到龙虾鲍鱼,是螺旋式上升?还是波粒二重性?

    我不知道要怎么分辨。

    我的祖上是怎么富起来的我不是太清楚,听来的是靠着勤俭节约,衰败则是陷进了历史洪流,那丢在地上的鸦片,那被炸开的柳园口,那席卷了整个中国的战争。

    我的父母富起来是因为跟上了潮流,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家太后算是开封最早一批做生意的,她一开始用一个自行车驮一点布去卖,后来是三轮车,再后来有了固定摊位,有了门面房。

    88年抢购风的时候,门面房的房门被挤垮过两次。

    八十年代初,她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十,做生意却能一天赚三四十。

    我从小就知道,我们家是做批发的,卖布是论匹、论包卖的,一尺一尺的那种小生意是真闲的没事的时候做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的姥爷是人民医院的领导——具体什么职位记不清了,就记得她很炫耀的说她姥爷一个月工资二百多,我听了很疑惑,这个数很高吗?我妈妈一天也能赚这么多吧,或者更多?

    但最后她的养老金甚至是我给买的。

    几套房子,所有的现金,过去的积累,都因为各种狗血消失殆尽。

    嗯,我刚才去查了一下,在九十年代初,二百多的确是高工资了,好像大多数都是一百多。

    现在,在我们这个四线城市,我也有了一定积累,但以后又会如何呢?希望若干年后,我不会说,如果我当初怎么怎么样,就怎么怎么样吧。

    Q7是男孩子,我没有想过给他留什么,但我也不希望以后要依靠他什么。

    正好看到有同学问养老院的事,我再多说两句。